文 /?美科?
一份監管警示單,戳穿了丸美生物的財務“美顏術”。
10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監管警示決定,指出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丸美生物)存在財務核算不規范,募集資金管理、使用和披露不規范的違規行為。
同日,廣東證監局也對該公司及相關責任人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并對時任董事長孫懷慶、時任財務總監王開慧、時任董事會秘書程迪出具警示函。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同一天,丸美生物還發布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三季報。財報顯示,營收凈利雙增,膠原科技獲多項殊榮。
受此事件影響,丸美生物10月31日股價下跌4.16%,盤后報34.53元/股。
經廣東證監局現場檢查,丸美生物主要存在財務核算不規范及募集資金管理、使用和披露不規范兩大問題。
具體來看,在財務核算不規范方面,丸美生物存在三個比較大的硬傷。首先是收入核算不準確,公司未根據退貨情況對銷售業務預估退貨率,且將少量非實際銷售訂單計入收入。簡單來說,就是客戶在網上下單后又退貨的交易額,也被算進營收里了,這種操作無疑虛增了營收規模。
第二,公司在建工程核算也不準確。未根據實際工程進度及時對未結算工程款暫估入賬,相關工程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未及時轉固,導致固定資產折舊計提不準確。
此外,公司還將存放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資金通過“應收賬款”科目列報,將少量與研發活動無關的咨詢服務費計入研發費用。
一頓財務操作下,丸美生物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虛增454.68萬元,歸母凈利潤虛增1132.97萬元,占調整前歸母凈利潤的6.10%。這無疑會導致投資人對其盈利能力高估,從而誤導投資人對其作出不準確的評估。
募集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同樣問題重重。
丸美生物使用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建設琶洲總部大樓時,未將募投項目與非募投項目分開獨立核算,存在使用募集資金支付非募投項目支出的情況。
更讓人費解的是,公司募投項目建設進度出現“倒退”。
據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營銷升級及運營總部建設”項目投入募集資金總額為2.07億元,累計投入進度為49.01%。到2024年6月末,該項目投入募集資金增至3.53億元。
然而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項目投入募集資金總額卻“倒退”至2.05億元,累計投入進度也降至48.67%。
這些“財務核算不規范”和“信息披露違規”,使上交所和廣東證監局雙雙亮劍,對該公司和核心高管給予了強監管和警示函。
丸美生物的違規行為,引發市場關于其是否構成財務造假的質疑。從監管認定來看,廣東證監局和上交所均將公司行為定性為“財務核算不規范”和“信息披露違規”,而非直接冠以“財務造假”這一更嚴重的標簽。
然而,虛增利潤超千萬元的行為,并未改變其觸及財務信息真實性的事實。
隨后,丸美生物對2025年半年報中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但在更正公告中,竟然將“2025年半年度財務報表”誤寫為“2023年半年度財務報表”,這一低級錯誤,直接折射出公司在財務管理和內部治理上的粗放與不嚴謹,大大加深了市場對其內控體系的擔憂。
在收到監管罰單的同一天,丸美生物高調發布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報,向外界展示其營收、凈利雙增,尤其是經營現金流大幅改善132.19%。丸美生物在第三季度還提交了32項專利申請,參與制定4項標準,并發布2項團體標準。這些努力顯示出其正試圖通過創新驅動贏得市場。
市場認為,丸美生物三季報與上交所的警示函同天發布,是一種危機公關策略,意在向市場證明其業務運營正常,對沖財務違規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信任危機恐難一時消除。
廣東證監局對丸美生物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對時任董事長孫懷慶、時任財務總監王開慧、時任董秘程迪出具警示函。同時,上交所也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予以監管警示。
盡管丸美生物試圖用業績增長來恢復信心,但財務數據的可信度已成為投資者心中最大的疑問。《節點美妝》也為其捏一把汗:此次的信任危機與內部治理問題,已成為丸美生物品牌形象與資本市場信譽上難以忽視的污點。重建信任,很難。
在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作為國貨美妝十強選手,丸美生物此次財務風波,無疑是將自己架在火上烤。
盡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收實現30.8%的同比增長,但其凈利潤僅微增5.2%,這“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深刻反映了美妝賽道內卷加劇所帶來的利潤壓力。
事實上,丸美生物已經連續兩年排位第十,為了不掉隊并努力更上一階,丸美生物正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達6279萬元,并全力押注膠原蛋白等核心技術,通過申請專利和參與制定標準,試圖構建堅實的技術壁壘。市場表現上,其眼部類核心產品營收同比大增76.2%,顯示出主營業務仍具強勁動力。
然而,面對丸美生物的監管處罰,投資者情緒復雜。在投資平臺上,股民對丸美生物的看法出現分歧。
一方面,公司三季度業績增長尤其是現金流改善,帶來一定信心。部分投資者關注到,公司近年來在膠原蛋白等核心技術上的投入正在收獲成果,繼2024年成立“全國重組功能蛋白技術研究中心”后,又榮獲重組功能蛋白廣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資質,技術壁壘逐步形成。丸美生物在核心技術上的長期投入,被視為長期主義下對未來價值起到正面影響。
另一方面,財務核算的規范性問題和募集資金使用的不透明,引發了投資信任危機。
有謹慎者指出,公司治理結構的隱患不容忽視,董事長、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同時被出具警示函,暴露了公司內部治理存在系統性缺陷。在他們看來,再亮眼的業績數據,若其可信度因治理問題而動搖,都如同基石不穩的高樓。
《節點美妝》認為,丸美生物能否真正“彈”走此次財務失真的窘境,其關鍵已不在于技術能否“彈”走消費者的魚尾紋,而在于管理層能否徹底“撫平”公司治理上的“卡紋”,這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