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段楠楠
編輯 | 馮羽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在科創板企業被投資者爆炒的背景下,科創板上市的國內網絡安全企業安恒信息股價表現得不溫不火,股價漲幅遠落后于科創50指數漲幅。
安恒信息股價表現低迷,與其持續虧損的業績有很大關系。自2021年以來,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已經連續4年半虧損。
在此影響下,自2021年7月以來,公司股價較最高點跌超80%,即便如此公司第二大股東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創投”)依舊減持公司股份。
在上市和定增完成后,雖然公司營收仍在增長,但卻一直虧損。上市近6年后,安恒信息還能否再次實現盈利?
公開資料顯示,安恒信息成立于2007年,成立之初公司以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為切入點,推出了國內首個商業版Web應用弱點掃描器、數據庫審計與風險控制系統等產品,逐步確立了公司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技術優勢。
隨著云計算的興起,安恒信息也逐步向云安全領域轉型,并成功“拿下”阿里云,成為阿里云首批供應商。
在云計算快速發展帶動下,安恒信息2016年至2018年業績表現較為出色,公司營收從3.17億元增長至6.27億元,同期公司扣非后凈利潤也從2873萬元增長至5782萬元。
在業績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安恒信息將目光投向了資本市場,隨著科創板的推出,2019年11月安恒信息以56.50元/股成功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發行市盈率高達72.38倍。
上市兩年后,安恒信息盈利能力便出現下滑。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59%至18.2億元,但扣非后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高達7959萬元。
對于公司由盈轉虧,安恒信息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吸引人才,公司進行了股權激勵,2021年股份支付金額約9100萬元,此外由于收購參股公司股權帶來了8900萬元的非經常損益虧損,因此公司扣非后凈利潤由盈轉虧。
此后幾年,雖然公司收入在持續上升,但虧損卻在擴大。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安恒信息扣非后凈利潤虧損金額分別為2.99億元、3.88億元、2.37億元、2.08億元。
若算上2021年安恒信息4年半扣非后凈利潤累計虧損超12億元,而2016年至2020年安恒信息累計盈利僅為3億元左右。
安恒信息持續虧損,與下游需求放緩和行業競爭激烈有很大關系。2021年《數據安全法》的出臺,網絡安全被各大企業重視,大量合規驅動項目上臺。但隨著第一輪建設完成,新增市場空間驟縮,項目數量急速下滑。
在此背景下,網絡安全企業收入受到影響,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87%。
除此之外,由于行業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防火墻、WAF、EDR等品類在短時間內被數十家廠商復制。在招投標過程中,低價競爭成為企業拿單的重要手段,不少企業低于成本拿單。
在此影響下,網絡安全企業毛利率及凈利率不斷走低。安恒信息也不例外,2020年安恒信息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68.97%、9.96%,2025年上半年安恒信息毛利率及凈利率分別為55.79%、-27.04%。
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安恒信息了解,在行業競爭激烈影響下,公司項目實施成本居高不下,銷售費用高企,導致公司持續虧損。未來,公司有無辦法降低項目實施成本,或提高中標價格?截至發稿,未獲得安恒信息回應。
雖然公司持續虧損,但安恒信息貨幣資金較為充足。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由于扣非后凈利潤持續虧損,同期安恒信息經營性現金流累計流出超6.5億元。
但得益于上市之初公司瘋狂融資,安恒信息類現金資產較為充裕。2019年,IPO首發安恒信息融資高達10.46億元。
2021年10月,在上市僅兩年左右的情形下,安恒信息以324.23元/股價格定向增發募資13.33億元,安恒信息定增吸引了不少知名投資機構及牛散。如中信建投證券、摩根大通以及牛散葛衛東分別認購3億元,中國電信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認購數千萬元。
由于募投項目建設投產有一定的時間,因此安恒信息頻繁利用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如2022年2月,公司便公告計劃使用不超8億元用于現金管理。直至2024年,安恒信息幾乎每年都將募集而來的閑置資金用于理財。
頻繁將資金用于理財,帶來的好處便是公司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較為客觀,如2022年安恒信息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分別為3527萬元、2988萬元。2023年及2024年公司均有不菲的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
除通過資本市場募資外,安恒信息還頻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Wind數據顯示,2017年未上市以前,安恒信息只有1000萬元長期借款。
上市以后,安恒信息開始大規模對外借款。2021年,公司新增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及長期借款分別為1.31億元、0.62億元、5.34億元。
此后幾年,安恒信息依舊不斷對外借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和長期借款分別為4.78億元、6.02億元、1.04億元。
為此,安恒信息也付出了較高的代價,2025年上半年公司借款利息支出為2160萬元,粗略計算公司綜合借款利息成本約為3.6%左右。
在對外借款及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帶動下,安恒信息在手貨幣資金較為充裕。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貨幣資金為12.38億元,此外安恒信息還有2.0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及7.79億元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司類貨幣資金資產超22億元。
2025年上半年,超22億元類貨幣現金資金為公司帶來544.9萬元利息收入、662.7萬投資收益,現金年化收益率僅為1%左右。
擁有如此龐大的現金儲備,安恒信息并未償還有息負債,相反近幾年仍在增加對外借款規模,導致公司財務費用逐年攀升。
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安恒信息了解,公司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合計超22億元,鑒于現金管理收益率較低,為何不優先償還借款,從而減少利息支出?
公司扣非后凈利潤持續虧損,近幾年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流出,日常經營靠借款及原有的現金儲備。未來,公司有無辦法獲得經營性現金流入?若公司持續虧損,未來籌資渠道是否暢通?截至發稿,未獲得安恒信息回應。
由于持續虧損,安恒信息在資本市場表現也不理想。
2021年7月,安恒信息股價一度上漲至289元/股以上,此后便一路下跌,截至10月23日公司股價報收52.59元/股,股價較巔峰期下跌超80%(注:由于公司曾進行過分紅送股,故統一采用復權后價格)。
公司股價下跌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如曾參與安恒信息定增的私募大佬葛衛東。葛衛東2020年開始買入安恒信息,此后又通過定增加倉安恒信息,巔峰時葛衛東持有安恒信息股權比例超3%。
但在定增完成后,安恒信息股價便一路下跌,葛衛東也自2022年開始減持安恒信息股權。截至6月30日,公司前十大股東及前十大流通股東均不見葛衛東身影,而安恒信息第10大流通股東僅持有安恒信息71.27萬股,占公司股份比例為0.7%。
以此來看,葛衛東持有安恒信息的股價基本被清倉減持,投資安恒信息保守估計葛衛東虧損至少在3億元以上。
即便股價跌幅如此之大,公司重要的戰略投資者阿里創投仍在減持公司股份。作為阿里云的重要供應商,上市之前同為阿里系的阿里創投系安恒信息第二大股東。
上市之后,阿里創投持有的股權比例被稀釋至10.81%,仍是安恒信息第二大股東。2020年11月5日,阿里創投持有安恒信息的股權迎來解禁。
此后,公司股價最高漲至289元/股以上,阿里創投持有的股權價值一度超28億元,浮盈14倍左右,阿里創投未曾減持。
2024年12月18日,阿里創投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以43.72元/股,減持2045447股,占公司股份比例達2%。2025年4月至7月,阿里創投又通過大宗交易及集合競價的方式以40.61-55.42元/股,減持了3061102股占公司股份比例達2.9992%。
在股價巔峰時,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股東,阿里創投尚未減持安恒信息。但在公司股價距離歷史高點跌超80%的情形下,卻在大手筆套現,背后原因也讓外界好奇不已。
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安恒信息了解,作為公司重要戰略股東阿里創投在公司股價巔峰時尚未減持公司股份,為何會在公司股價距離歷史高點跌超80%的情形下減持,是否跟公司持續虧損有關?阿里創投大規模減持公司股份,是否會影響公司與阿里云合作?
對于安恒信息而言,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公司持續虧損。但得益于上市以來頻繁對外融資,公司現金儲備較為充裕。若不能及時扭虧為盈,獲得持續的經營性現金流流入,僅依靠對外融資,安恒信息恐怕很難長時間保持競爭力。
*注:文中題圖來自安恒信息官網;其余未署名圖片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