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吳磊
在上海綠捷發生“發臭午餐”事件之后,背后的新希望集團被推上風口浪尖,并很快波及上市公司。
9月底,有投資者到新希望集團的上市平臺新希望(000876.SZ)留言,詢問對公司是否有影響,新希望否認和上海綠捷有股權、管理上的聯系。
即便如此,這位“養豬專業戶”困在漫長的豬周期里,業績浮浮沉沉的問題還是被擺到了臺面上。在過去幾年,受市場環境影響的不只是養豬業務,新希望集團旗下的另一業務——地產下滑速度更快。
8月29日,新希望地產發布2025年中期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61.31億元,同比暴跌58%;歸母凈利潤9683萬元,同比下滑10%。
就在披露2025年中期財報一個星期前(8月22日),新希望地產在發行一筆7億元中期票據時,在申購截止時間的最后20分鐘內,中信銀行撤標3000萬元、建信信托撤標1000萬元。
一邊是跌跌不休的業績,另一邊是機構的撤標,新希望地產的壓力能否化解?
其實,新希望地產算得上是一家老牌房企。
1997年,新希望地產正式成立,次年打造了首個項目「錦官新城」,開創了成都高端物業先河,正式切入房地產賽道,成立時間只比恒大晚了1年。
長期以來,新希望地產的開發業務主要聚焦“中高端”住宅產品。其中,高端產品系「D10」是其頂級豪宅的代表之作,連續四年獲得“全國十大頂級豪宅產品系”。
由于沒有上市,且大本營位于西南地區,新希望地產的名氣并不算高,但曾經也是一家千億房企。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時,新希望地產的全口徑銷售額已經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31億元。
但這種輝煌時刻沒有持續太久。2021年開始,房地產市場轉入下行通道,很快房企紛紛更名,試圖淡化地產屬性、加速多元化布局,新希望地產也順勢而為。
2022年8月,公司名稱由“四川新希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變更為“新希望五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宣稱將在地產、農業、文旅三個方向上同時發力。(編者按:因其官網、官微簡稱仍為“新希望地產”,為方便理解,本文亦將“新希望五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為:新希望地產。)
另據官網資料,除住宅開發之外,公司業務已經延伸至建設管理、酒店管理、物業服務等內容。
只是,更名容易轉型難。截至2025年中期末,公司來自房產銷售的營收為58.35億元,占總營收的95.17%。
另據Wind數據顯示,自2022年更名以來,房產銷售貢獻的營收比例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仍是新希望地產的絕對業務支柱。
在行業環境“遇冷”的沖擊下,公司的地產業務正在經歷“斷崖式”下滑。2025年上半年,其房產銷售實現營收58.35億元,同比暴跌59%。新希望地產解釋,這主要是本期交付結轉項目總數減少所致。
而這直接拉低了新希望地產的總營收水平。同期,新希望地產實現總營收61.31億元,同比大跌58%,直接腰斬。
營收下滑之后,利潤也不可避免的滑落。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地產實現歸母凈利潤約9683萬元,同比下滑10%。
這與存貨產生大量減值不無關系。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地產的存貨跌價準備高達4.70億元,接近當期歸母凈利潤的5倍。
拉長時間來看,新希望地產的利潤已經快速萎縮。在2022年中期時,新希望地產的歸母凈利潤達到7.20億元。短短3年時間,其利潤規模縮水超6億元。
在公司債券2025年中期報告中,新希望地產聲稱,公司核心經營目標之一就是“追求有質量的增長”。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公司距離這一目標還有些遙遠。
對于新希望地產,劉永好也曾寄予厚望。
早在2005年時,劉永好的女兒劉暢就以直接股東的身份,進入了新希望地產的股東行列,直接持股比例為16.77%。此后,劉暢又在新希望地產擔任董事一職。
另外,在物管企業新希望服務于2021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時,敲鐘的也不是時任董事長張明貴,而是劉暢。由此可見,劉永好對大地產板塊的重視。
客觀來看,當國內房地產市場整體向好之時,新希望地產所展露出來的實力的確不俗。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全口徑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031億元,一舉躍入行業top40的行列。次年(2021年),其全口徑銷售額進一步提升至1059.1億元。
只是,由于新希望地產大本營集中在西南市場,四川、重慶、云南是公司核心陣地,而區域集中度高帶來的風險,在市場下行時被徹底放大,導致銷售額“大跳水”。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的全口徑銷售額下滑至508.8億元,直接腰斬。
很快,在2023年10月,新希望地產宣布免去劉暢的董事職務。與此同時,公司免去李建雄的董事長職務,改任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李建雄是新希望集團的核心高管。Wind資料顯示,李建雄現任新希望董事、新希望集團常務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南方希望實業董事長等重要職位。
那么,劉暢為何突然離開新希望地產?對董事長、董事集中進行大調整的原因是什么?劉暢、李建雄分別卸任董事、董事長,是否會減少公司在新希望集團獲得資源、支持的力度?在新希望集團的眾多業務中,地產的優先級是否在下降?
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新希望地產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劉暢撤退的這一年,新希望地產的銷售額再度下挫。克而瑞數據顯示,2023年,新希望地產的全口徑銷售額為289.5億元,同比下滑43%。
而被推上董事長位置的姜孟軍,曾擔任新希望地產總部的營銷主管、經理、總監和副總裁等職,在銷售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即便如此,姜孟軍也無力短時間內改變公司銷售持續下滑的局面。克而瑞數據顯示,2025年前9月,新希望地產的全口徑銷售額僅有108.5億元,同比下滑7%,行業排名早已跌出top50。
不過,在以“實現有質量增長”的目標之下,新希望地產自然無法原地踏步,只能主動出擊。
據多家媒體報道,今年10月21日,新希望地產聯合體以底價4.11億元摘取成都成華區一宗宅地,樓面價11200元/㎡;9月26日,公司經過54輪競拍,成功競得大連甘井子區一宗宅地,總價3.41億元,溢價率約23.6%。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5年前9月,新希望地產的新增土地貨值103.8億元,位列行業第25位,位于近年來的“黑馬”中建東孚之后。
只是,當前房地產市場仍未徹底止跌回穩,一方面投資回報周期被拉長,另一方面銷售承壓所帶來的去化風險也在加劇。只能說,在行業寒冬下,每一個戰略、每一項投資,姜孟軍都需要格外審慎。
房地產是一個重資產行業,任何房企的擴張一定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背靠實力雄厚的新希望集團,新希望地產的資金鏈目前還算寬裕。
截至2025年中期末,公司的貨幣資金為54.27億元,其中,因貸款保證金、解押保證金、質押存單等受限的貨幣資金為5.73億元。以此計算,其可使用的流動資金為48.54億元。
同期,公司的短期借款為3.9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5.75億元,短債合計39.66億元。以此來看,新希望地產的流動資金能夠完全覆蓋短債,且留有一定的資金周轉空間。
只不過,這建立在公司積累了高額應付賬款的基礎之上。截至2025年中期末,公司應付賬款高達53億元,其中應付及預提工程款達到49億元。
那么,這些應付賬款的賬期有多久?是否存在挪用項目建設工程款的問題?是否存在延長供應商付款以提升現金流的問題?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新希望地產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雖然短期資金不存在缺口,但新希望地產今年還是在頻頻借新還舊。
據「創業最前線」不完全統計,2025年1月,新希望地產發行8億元中期票據。其中,6.40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償還債務融資工具利息和項目建設,其余1.60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5年3月,新希望地產發行4.1億元公司債券,由新希望集團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擬全部用于償還2022年發行的公司債券“22希望01”、“22希望02”。
此后,新希望地產的融資開始出現波折。
今年8月,公司曾計劃發行一筆7億元的中期票據,申購時間為8月22日上午9時至下午18時。就在申購截止時間最后20分鐘內,中信銀行撤標3000萬元、建信信托緊急撤標1000萬元,累計撤標4000萬元。
盡管這一撤標規模不大,但所帶來的象征性極強——信托機構對其償付能力或許有所動搖。
1個月后(即今年9月),公司又發行了5.2億元公司債券,同樣由新希望集團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擬全部用于償還2023年發行的公司債券“23希望01”。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關聯方民生銀行(由新希望系持股,劉永好擔任副董事長)和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參與認購了這筆公司債券,分別認購了5000萬元和1.06億元,累計認購額1.56億元,占全部募資額的30%。
關聯方大額認購背后,是否存在公司債券銷售困難的問題?頻繁借新還舊是否擔憂加劇資金壓力?機構此前為何緊急撤標?對此,「創業最前線」試圖向新希望地產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在頻繁借新還舊、關聯方托底認購之下,新希望地產的資金鏈雖然穩定,但脆弱性已經顯現。而真正的考驗,不過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