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星空
一家公司,兩個世界。
2025年上半年,華潤啤酒憑借239.42億元的營收超越百威亞太,在營收維度登頂中國啤酒市場冠軍。
然而,剛當上行業冠軍的華潤啤酒,內部卻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表現——啤酒業務欣欣向榮,高端化成果顯著;白酒業務的營收卻同比大幅下滑超30%。
啤酒、白酒的分化,也將這家華潤啤酒推向了戰略十字路口。向左,是繼續押注“百億白酒夢”,尋找第二增長引擎的未知險途;向右,是多元化碰壁后,回歸啤酒主業的無奈選擇。
而剛剛完成華潤啤酒管理層權力交接的“趙金配”——董事會主席趙春武與總裁金漢權,正站在這個決定企業未來走向的關鍵路標前。
今年10月10日,華潤啤酒管理層完成了一場重要調整——具有審計和監察背景的金漢權正式出任公司總裁。
這距離侯孝海6月底卸任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僅四個月,也是趙春武9月初接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后的又一關鍵人事變動。
與此同時,華潤啤酒還委任陽紅霞接任首席財務官一職,前首席財務官趙偉已經于今年9月份辭職。
一番人事調整之后,華潤啤酒的管理層已經結束侯孝海時代,正式進入以趙春武、金漢權為首的“雙核”時代。
這些變動背后,恰逢華潤啤酒業績尷尬期。2024年,華潤啤酒的年營收為386.35億元,同比減少0.76%;股東應占溢利47.39億元,同比減少8.03%——這是自2020年以來,華潤啤酒首次出現營收下滑。
而侯孝海交出的最后一份成績單也呈現出鮮明的兩面性:
2025年上半年,華潤啤酒的總營收為239.42億元,同比增長0.83%,股東應占溢利57.89億,同比增長23.04%。
一方面,華潤啤酒的啤酒業務高端化成效顯著,啤酒業務實現營收231.61億元,同比增長2.6%,毛利率提升2.5個百分點至48.3%;
另外一方面,白酒業務卻在“拖后腿”。今年上半年,白酒業務實現營收7.81億元,同比下降33.7%,在華潤啤酒力推“啤白雙賦能”的第三年,白酒業務的營收占比卻從2024年上半年的4.9%跌至如今的3.26%。
今年上半年,公司白酒業務的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為-1.52億元,由上年同期的盈利0.48億元轉為虧損,這也是華潤啤酒自2023年并表金沙酒業以來,白酒板塊首次出現半年度虧損。
而華潤啤酒的百億白酒收購案和“啤白雙賦能”戰略的核心推手正是侯孝海。
在侯孝海任內,他成功將華潤啤酒從一個以經濟型啤酒為主的公司,邁向一個以中高檔啤酒為主的公司,營收從2016年的286.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86.35億元,增長近百億;股東應占溢利從2016年的6.2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7.39億元,其中,2023年還曾突破50億元,達到51.53億元。
2021年到2023年,華潤啤酒曾通過多次收購布局白酒業務,從13億元控股景芝白酒,到123億元收購金沙酒業控股權,超百億元的投入,至今未將白酒業務打造成華潤啤酒的第二增長引擎,殊為可惜。
今年年初,侯孝海還在公開場合談及“啤白雙賦能”,而在他6月底離任后,曾經的戰略藍圖,如今也變成了待解的謎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侯孝海的接棒者趙春武和金漢權組成的“趙金配”,承載著華潤啤酒戰略重整的期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總裁金漢權的背景——他不僅持有武漢大學工學碩士學位,更擁有豐富的審計和監察經驗,曾擔任華潤集團審計監察部副高級審計師、審計專業總監。
審計背景高管出任啤酒巨頭的核心管理崗,是否意味著華潤啤酒在多次并購擴張之后,開始進入一個強調風控、精細化管理及成本優化的新階段,對此,「創業最前線」向華潤啤酒發去采訪函進行了解,截至發稿對方暫未回應。
“華潤啤酒進入白酒行業,是基于一種使命。”侯孝海希望,把華潤啤酒過去的一些成功經驗、鍛煉出來的市場競爭能力嫁接進來,讓啤酒和白酒產生更多化學反應,探索“啤白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為此,華潤啤酒陸續收購了三家白酒公司的股權——景芝白酒、金種子酒業和金沙酒業。
華潤啤酒為“啤白雙賦能”戰略落地還搭建了一套實施框架:2023年1月,啟動組織變革,成立華潤酒業,作為獨立非啤酒業務事業部與主營啤酒的華潤雪花并行。
此外,在2023年渠道伙伴大會上,公司還提出了同利、同行、同贏等“六同”理念,將白酒產品通過華潤啤酒的經銷商與餐飲終端進行推廣。
2024年上半年,金沙酒業的主品牌「摘要」也曾表現亮眼,銷量同比增長超50%,實現超8億元的營業額。到了2025年上半年,「摘要」的營業額出現下滑,營業額降至約6.2億元。
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市場疲軟且白酒行業遭遇“禁酒令”的政策影響;另外一方面,則是華潤啤酒自身的啤白協同效果有限。
今年8月19日,趙春武在華潤啤酒的業績說明會上坦言:“啤白雙賦能”在第一階段的效果還沒達到預期。
趙春武透露,近兩年華潤啤酒希望能通過啤酒的渠道將白酒做大,一些優質的啤酒大商同步銷售白酒,營業額也超過4億元。但這種合作只停留在淺層,相當于將啤酒的經銷商介紹給白酒項目公司,未來還需要深入發展。
華潤啤酒在2025年中期報告中表示,今年下半年,華潤啤酒將通過啤酒業務已建立的渠道網絡,積極增加中檔和光瓶酒產品覆蓋和銷售,爭取下半年銷售有所提升。
只是,簡單的渠道復用并不一定能產生“化學反應”,啤酒與白酒的消費人群和特點,以及市場培育方式均有不同之處。盡管華潤啤酒的啤酒業務一直在致力于高端化,但售價8元/瓶以上的啤酒就已經算是高端定位,而對于白酒品牌來說,100元到300元價格帶的白酒也只是中端酒。兩種酒的定位不同,實難強融。
不僅如此,公司面臨的外部渠道挑戰同樣存在。盡管華潤啤酒與阿里、美團閃購、京東、餓了么、歪馬送酒等平臺達成戰略合作,2025年上半年的線上業務和即時零售業務整體商品交易額(GMV)分別同比增長接近四成和五成,但即時零售平臺掀起的“補貼戰”也給華潤啤酒帶來一些困擾。
今年8月,華潤啤酒四川營銷中心發布了《關于即時零售平臺勇闖、純生系列全面停貨的通知》,直指即時零售行業“價格戰”導致的市場亂象,導致華潤啤酒產品,尤其是「勇闖」系列產品多次出現價格突破紅線標準的情況,部分平臺消費者到手價低至30元/件。
這擾亂了華潤啤酒的價格體系,倘若長此以往,甚至可能會威脅公司啤酒業務的高端化轉型。
華潤啤酒暫時斷供的決策顯示出其控制渠道亂象的決心,同時也側面反映出此前其對新興渠道控制力方面的不足,這一舉措更像是應急之舉。
無論是戰略,還是渠道,都可能決定著華潤啤酒未來的發展,渠道管理已成為華潤啤酒最緊迫的課題之一。
當華潤啤酒在高端啤酒市場高歌猛進之際,競爭對手的邊界也正在變得模糊。
如今,華潤啤酒的競爭對手不僅只有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等同行們,還有更多跨界的玩家在加入這個賽道。
比如,白酒企業五糧液和珍酒李渡在2025年8月份幾乎同時跨界進入啤酒行業,其中,五糧液推出了「風火輪」精釀啤酒,19.5元/瓶的定價顯示,他們瞄準了高端市場;珍酒李渡集團也推出了「牛市News」精釀啤酒品牌,公司董事長吳向東十分重視,親自下場進行直播推廣。
在政策調整、消費結構轉型和存量競爭的三重壓力下,白酒行業呈現“量縮利減”態勢,規模以上企業產量持續下滑。在此背景下,白酒企業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成為戰略重點,而跨界進軍啤酒賽道也順理成章。
不僅如此,新消費與新零售公司也在擠入這一賽道——2025年10月,蜜雪冰城宣布以2.97億元收購“鮮啤福鹿家”53%的股權,正式進軍精釀啤酒領域。2025年5月,三只松鼠也推出「孫猴王」精釀啤酒品牌,跨界進入啤酒行業。
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啤酒賽道,但中國啤酒行業早已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啤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在2013年達到歷史峰值的5061萬千升,此后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至今已連續11年未突破前期高點。
2024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啤酒累計產量為3521.3萬千升,同比下降0.6%。2025年上半年延續了下滑趨勢,啤酒產量為1904.4萬千升,同比下降了0.3%。
在存量競爭時代,既有老牌啤酒企業,又有新玩家跨界進入,未來華潤啤酒面臨的競爭壓力勢必會進一步升級。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五糧液、珍酒李渡,還是蜜雪冰城、三只松鼠,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在了精釀啤酒這一細分品類上。
在啤酒行業內,精釀啤酒仍處于高速增長態勢。中金公司早在2021年就發布研報指出“精釀啤酒正成為啤酒行業二次高端化方向”,中金還預測精釀啤酒的銷售額占比將從2020年的6.8%提升至2025年的17.2%。
面對競爭壓力,華潤啤酒也在用跨界合作,拓寬產品邊界。2025年10月,華潤啤酒與黃酒龍頭古越龍山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推出“黃酒精釀啤酒”,剛上任的華潤啤酒總裁金漢權出席了雙方的簽約儀式。
在金漢權看來,啤酒的年輕活力與黃酒的悠久醇厚具有巨大的融合潛力,此次合作是華潤啤酒拓展產品邊界、深化品牌內涵的重要一步。
然而,這種跨界合作的產品究竟會是持久的創新還是一時的噱頭,產品銷量未來究竟如何,尚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總而言之,華潤啤酒的新任管理層面臨嚴峻的戰略抉擇:究竟是繼續投入資源加碼白酒業務,還是適時切割止損,聚焦啤酒主業尋求差異化競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唯一確定的是,過去的成功經驗已不足以指引未來。華潤啤酒需要一場深刻的戰略重構,而非簡單的戰術調整。
對于剛剛開啟的“趙金時代”來說,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