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新政”實施后,港股成為國內項目IPO的首選之地。尤其是今年新消費和AI帶動港股IPO融資額同比增長超2倍,越來越多人開始問哪些票值得打新。
老牛從事港股市場研究多年,港股研究社也一直扎根在新股和財報這些板塊,做過不少IPO專題,后續也持續關注這些公司的表現。每個新股總會帶著故事躍龍門,之后我們還會聚焦新股,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言歸正傳,本周4只新股招股。考慮到繼年初上市的幾家新消費公司上漲又回調,近期大消費板塊持續回暖,老牛想討論一下八馬茶業,港股又一只消費新股。
跟消費談戀愛,依舊是今年投資的主線邏輯之一。
自從老鋪黃金開啟了這波消費牛市行情后,2025年港股迎來了多只消費新股上市,平均首日漲幅高達38%,破發率僅為22%。蜜雪冰城、滬上阿姨、周六福等新股的上市都實現了高開,證明港股市場對消費股的熱情不減,消費行業也成為了喜歡打新的朋友關注重點。
在此之前,我們一直關注并看好新消費公司的表現,比如老鋪黃金、蜜雪集團等。回顧我們的判斷,趨勢依然沒有錯。(參考《從巴黎到紫禁城,一場全球奢侈品文化的權力轉移》《雪王IP +出海,是蜜雪冰城登陸港交所想講的“新故事”?》等)
和這些新面孔比起來,八馬茶業也算是資本市場的“老熟人”了。八馬茶業從2013年第一次沖IPO到終于通過港交所聆訊,已經反復折騰了12年。
“八馬”這名字,挺有來頭的:它取自中國古代周天子用八匹馬拉車的典故,一聽就感覺高貴又有品質。成立八馬茶業的王家,更是福建安溪的“鐵觀音世家”。靠著家族歷史和傳承撐腰,公司帶著高端基因成為茶業龍頭。
不過,換個說法,八馬茶業身上那“家族企業”的味道,也是濃得化不開。在公司里那些核心職位,幾乎都是家族內的人在干。總經理吳清標,是三兄弟里的表兄弟,聯席總經理王焜恒呢,又是創始人王文彬的兒子。
而且,八馬茶業被議論最多的還是閩商豪門“聯姻”的事兒。創始人家族和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這些企業,通過子女聯姻,整出了一張覆蓋體育、服裝、地產的大網。粗略算算,這些“親家”們的總財富,超過500億。
聽起來風光,但要說這血脈和裙帶關系,對八馬茶業上市的影響,還真不好說。現在A股市場對關聯交易查得越來越嚴,八馬茶業先是在新三板掛牌又摘牌,創業板申報被撤,主板申報又被撤。
這上市路,漫漫其修遠兮,直到港股對內地企業敞開大門,才算走通了。那么,八馬茶業成了“上市新茶”之后,到底能不能讓投資者嘗到回甘的滋味呢?
老牛從“三碗面”來分析一下,八馬茶業到底值不值得打新。
先說政策面,現在“大消費”行情正火,離不開政府出招促消費。2025年6月,央行等六部門聯合發文,支持消費企業股權融資,壯大資本實力。再加上貿易戰打到現在,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大家對消費板塊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外資和南向資金都搶籌消費股。
如果把受追捧的消費股分一下類,當前拉動消費增長主要有兩股力量,一是消費降級,比如蜜雪冰城,二是高端消費,比如老鋪黃金,八馬茶業顯然也是這一類。
對八馬茶業上市來說,好消息是搭上了大消費火熱的順風車,壞消息是,自身不夠硬。中國茶葉市場份額特別分散,前五名企業份額僅占5.6%,八馬號稱龍頭,馬在高端市場排第一,市占率也才1.7%。更麻煩的是,2300-3000元的高客單價下,增長勁頭已經不足了。
從基本面看,八馬茶業這幾年業績很能說明問題了。近三年(2022到2024年)加速拓店,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卻有限,營收從18.18億漲到21.43億,凈利潤從1.66億提到2.24億。2025年上半年,業績更是“變臉”,收入同比降了4.2%,凈利潤降了17.8%。
跟新茶飲不一樣,傳統茶葉銷售一直難搞大規模。線下渠道越來越不行。這三年它瘋狂擴張,但單店收入從22年的44.76萬降到24年的41.18萬,存貨周轉天數還高達168天。加盟商囤貨壓力山大,只能關店止損。
深究的話,產品不好賣,也是重營銷輕研發的后遺癥。招股書顯示,三年營銷花了近20億,研發投入卻不到4000萬,產品大多靠貼牌生產。
對研發不上心,品牌營銷也沒啥新意。這些年,八馬從商政禮茶往高端消費場景轉,廣告語改成“認準這匹馬”,但連續推出兩個新品牌占營收的比重才12%,在茶葉市場幾無聲量。
高端茶葉就靠社交價值撐著,和日常消費場景差得遠。越是打“高端”牌,市場離你就越遠。
也正因為這樣,資金面上,相比蜜雪、霸王茶姬,“高端”“傳統”兩個標簽貼在身上的八馬茶業性價比一般。
定價上,公司招股價定在45 - 50港元,每手100股,入場費差不多5050港元,這可比同行瀾滄古茶貴多了。但港股對傳統消費的估值一直不高,瀾滄古茶上市后股價跌超70%。港交所新股定價機制改革后,新股分配更偏向機構投資者,也可能會擠掉新股定價的泡沫,抑制新股爆炒。
再說說貨量,八馬茶業用的是港股IPO“機制B”發行方案,公開發售就占10%,國際配售占90%。這么一分配,公開募資規模就小了,這次就發900萬股,公開發售才90萬股,對應募資額也就4500萬港元左右。八馬定價一般、貨少,要是孖展倍數高,打新性價比可就不算高了。
所以,老牛認為,還是要謹慎申購。
政策對消費賽道的支持,八馬茶業的行業龍頭地位,確實有一定吸引力。但它的硬傷同樣明顯,業績增長失速,加盟模式可持續性存疑,以及家族治理、關聯交易風險。
打新就像品茶,光聞香味是不夠的。在港股這個國際化的市場,八馬茶業傳統茶飲文化的牌并不好打,想要收獲市場追捧,還得泡出一杯讓資本回甘綿長的新茶。
作者:年年有牛
來源:港股研究社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