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今年收獲頗為豐富,年初至今市值累計升逾137%。然而,在9月上旬創下歷史新高后,其股價自中旬起持續回調,截至當前回撤幅度已超過35%,顯示階段性回撤風險壓力。
10月23日,平安好醫生發布前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37.25億元,同比增長13.6%;經調整凈利潤為2.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5.7%,呈現“增收又增利”的良好態勢。
盡管業績表現不俗,財報發布次日公司股價卻再度走低。市場不禁發問:在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平安好醫生為何仍面臨估值回調壓力?此番調整之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轉型之路又將指向何方?
質量躍升!AI賦能能力下限
平安好醫生前三季度業績延續了較高增長態勢。
根據財報披露,公司37.25億元的總收入中,F端(金融端)及B端(企業端)企康業務表現尤為突出,收入同比增長21.5%,顯著高于整體增速。
盈利能力更具實力,同期其凈利增長了72.6%至1.8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增速也高達45.7%,遠超收入增速,顯示出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
這種“提質增效”的增長模式得益于“醫險協同”戰略的持續深化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平安好醫生作為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旗艦成員,通過“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深耕,實現了與綜合金融業務的深度協同。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集團近2.47億個人客戶中,有近63%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這部分客戶的客均合同數、客均AUM分別為未享有服務權益客戶的1.5倍、4.1倍;整個上半年,其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平安人壽新業務價值占比近7成。這些數據表明,醫療健康服務的嵌入顯著提升了客戶粘性和價值貢獻。
同時,在居家養老這一新興賽道,平安好醫生通過打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急難救援等核心能力,權益用戶數較2024年末增長41%。這種“生態協同”模式正在證明其商業價值:既增強了客戶粘性,更創造了可持續的盈利路徑。
AI賦能應該是平安好醫生實現可持續盈利的重要非業務性驅動因素,其長期戰略價值不容忽視。
根據財報內容,本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深化AI技術的多層次應用,顯著提升了專業醫療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具體包括:“7+N+1”醫療AI產品體系的應用,使得復雜疾病多學科會診(MDT)治療方案準確率已提高至近90%,同時家庭醫生服務的客均成本同比大幅下降約52%……
未來,平安好醫生也已明確將進一步拓展AI技術在多種復雜病種和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持續驅動醫療服務效率與質量的協同升級。
綜上,平安好醫生前三季度收入和經調整后凈利潤的雙位數增長,這不僅是“醫險協同”模式深化所帶來的業務規模擴張結果,更是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質變,而AI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關鍵的賦能作用。
企康藍海順利掘金
企業健康管理市場作為平安好醫生新核心增長引擎的跡象越來越清晰、明確了。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服務企業客戶超4500家,B端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30.6%。
這一成績源于平安好醫生與平安集團共同打造的“商業保險+健康保障委托+醫療健康服務”解決方案。
該方案可為企業員工提供駐場醫務室、進企活動、企業健康看板等定制化服務以及一站式全流程服務,覆蓋健康體檢、慢病管理、就醫協助、名醫問診等多元化場景。
這種2B業務的快速增長十分具有戰略意義:一方面,企業健康管理服務具有高客單價、低獲客成本的特點,有效改善了營收結構,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服務企業客戶,平安好醫生能夠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形成流量漏斗,為個人用戶業務輸送潛在客戶。
與此同時,F端醫險協同也在不斷深化、產品能力持續提升。產品力強化以及客戶數量增長的成效盡數體現在收入端,前三季度其F端及B端企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5%。
從生態層面來說,平安好醫生的企業健康管理業務構建了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企業通過提升員工福利增強團隊凝聚力與生產力;員工獲得便捷、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保險機構通過健康干預降低賠付風險;而平安好醫生則借此擴大用戶規模,鞏固市場地位。
截至報告期末,平安好醫生家醫會員權益覆蓋用戶數已超4000萬人。通過參與起草《家庭醫生遠程與互聯網健康服務規范》這一全國首個家醫服務團體標準,該公司還正推動行業標準化進程,目前已在廣州、深圳、北京等城市落地團標試點單位建設。
B端業務的持續快速擴張,最終歸宿將落在強化企業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競爭優勢上,而這也是該業務最核心的戰略意義。
短期背離不代表價值否認
盡管收入表現穩健、盈利爆發力也強有力,但平安好醫生股價自9月高點回撤超35%的現象,折射出二級市場對互聯網醫療股短期謹慎的態度。
這種“業績向好、股價向下”的短期背離,或許是前三季度漲的夠多,估值溢價不少,目前仍在回歸正常估值。接下來,有切實的強業績背書,平安好醫生市值表現相信很快會穩定下來。
從遠期視角來說,目前正是一個互聯網醫療行業增長邏輯值得再思考的時機。
從宏觀環境看,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健康中國戰略深入推進,政策層面持續鼓勵醫療健康行業創新發展。可接下來,隨著行業進入深度整合期,市場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提出更高要求;而AI技術也正在進一步激化這一輪行業整合與產業價值重塑,由此帶來的長期不確定性不可小覷。
而從行業競爭格局看,互聯網醫療行業早已從流量競爭轉向服務能力競爭。平安好醫生憑借“到線核心、串聯到店/到企/到家”的閉環服務模式,以及超4000萬用戶的規模優勢,確實建立了絕對領先競爭壁壘。
展望未來,互聯網醫療的競爭將聚焦于三個方面:一是醫療服務專業化能力,二是技術創新與應用深度,三是支付方多元化拓展。平安好醫生也在財報中強調將持續推動核心服務數字化和AI化,通過一體化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