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這家全球透明質酸龍頭企業在營收端仍面臨壓力,但利潤端已顯現積極信號。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3153萬元,同比增長55.63%;扣非后凈利為1170萬元,同比增長10.51%。
在全球透明質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華熙生物通過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終于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來了久違的利潤增長。
業績拐點初現,經營現金流大幅改善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熙生物實現營收為31.63億元,同比下降18.36%;凈利潤為2.52億元,同比下降30.29%。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連續兩個季度均實現了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中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89%。
尤其第三季度,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9.03億元,同比下降15.16%;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3153萬元,同比增長55.63%。這標志著公司自第二季度以來利潤恢復趨勢得到延續,經營質量持續改善。
盈利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公司對費用結構的優化調整。第三季度,華熙生物銷售費用率降至34.26%,為近五年來最低水平。這一變化主要源于品牌溝通模式與渠道結構的優化。
此外,2025年3月份以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帶領管理團隊重回業務一線、重返創業狀態,持續對經營理念、業務方向及人才組織模式進行系統性調整,推動經營質效持續顯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8.59倍,現金流大幅改善表明公司在回款能力和資金周轉效率上有了實質性提升。
華熙生物在三季度也面臨一些挑戰。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和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而確認信用減值損失1753.78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而確認資產減值損失571.30萬元,這些減值準備合計減少公司第三季度利潤總額2325.08萬元。
從業務構成來看,原料與醫療終端業務作為公司的核心業績基礎,約占公司整體收入的60%,保持了穩健發展趨勢。
特別是營養科學板塊在抗衰、免疫、代謝、情緒方向與醫美和皮膚科學實現互補,在收入保持增長的同時實現季度首次盈利。
戰略轉型路徑:押注創新藥醫美賽道
面對連續兩年的業績下滑,華熙生物開啟了一系列戰略調整。2025年以來,公司董事長趙燕重返業務一線,對經營理念、業務方向及人才組織模式進行系統性調整。
控股股東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2025年8月27日至9月19日,公司控股股東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59.17%增加至60.01%。這一增持計劃總規模介于2億至3億元之間,顯示控股股東對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
華熙生物在業務拓展上也邁出重要步伐。今年9月,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Bloomage Biotechnology以每股12港元的價格認購圣諾醫藥約1735.24萬股新股,總投資額1.38億港元,持股比例達9.44%。
這一投資的核心在于業務協同。華熙生物作為全球透明質酸原料龍頭,其醫藥級原料可與圣諾醫藥的RNAi療法研發形成協同效應,特別是在靶向遞送技術和醫美管線上。
華熙生物的增長點正來源于其整合能力。公司從三個方向展開布局:細胞外基質層面的穩定與再生、細胞內部能量與功能的維持,以及細胞間信息傳遞的精準調控。
其通過打通“細胞外一細胞內一細胞通訊”三大科學維度,華熙生物在生物活性物、醫美與醫療、功效護膚、口服營養等領域形成了完整布局。
這類看似分散的業務板塊,實則基于統一的生命科學底層邏輯,能夠在抗衰方向上形成強協同效應,實現從科技創新到生活方式的系統性衰老干預解決方案。
此外,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5.37%,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仍保持了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不僅如此,華熙生物的業績調整也離不開其所處的行業背景。據QYResearch研究,全球透明質酸市場持續增長,對抗衰老和護膚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是主要驅動力。
透明質酸因其保濕、抗皺和嫩膚特性而廣泛應用于化妝品和皮膚科。醫藥級透明質酸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壁壘。
結語
盡管華熙生物的變革已初見成效,但轉型之路依然漫長。在美容護理行業整體變革的浪潮中,這家玻尿酸巨頭能否憑借“科技+消費”的雙輪驅動,重新贏得市場的信心,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看點。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