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品 | 異觀財經
作 者 | 夜叉白雪
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經過多年洗牌,騰訊音樂始終穩坐頭把交椅。自上市很長一段時間,騰訊音樂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平臺,而是一家社交娛樂平臺。
隨著監管趨嚴,以及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不斷收緊,貢獻的營收大幅縮水,音樂業務才逐步回歸核心,騰訊音樂也從一家社交娛樂平臺,真正轉變成為一家真正的音樂公司。
這在公司業績披露中也有所體現,自2025年Q1開始,社交娛樂業務的月活躍用戶、付費用戶數、ARPPU等經營指標不再出現在業績報表中,在線音樂正式扛起公司經營和未來業績增長的大旗。
那么,騰訊音樂作為一家音樂公司,未來又有哪些想象力呢?
TME上半年實現68.6億元利潤
8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
從披露的各項財務指標看,TME本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在線音樂月活用戶持續減少,留存的用戶付費意愿在提升。數據顯示,二季度在線音樂月活用戶同比減少3.2%至5.53億元,較6.61億的歷史峰值,減少了1億多人。
從上圖可以看出,留在TME音樂平臺的用戶,付費意愿在提升,但付費用戶規模增速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6.3%達到1.244億,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ARPPU)進一步提升達到11.7元人民幣。付費用戶數與在線音樂ARPPU雙增長,推動該集團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4%至68.5億元。
收入與利潤雙增長。2025年Q2,TME總營收84.42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進一步提高至81.2%。
TME的盈利能力很強,連續26個季度盈利。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Q2,該集團期內利潤24.67億元,調整后凈利潤26.4億元,同比增長33%。2025年上半年,該集團期內利潤68.55億元,調整后凈利潤高達48.66億元。
TME的賺錢能力,是國際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都望塵莫及的。2025年Q2,TME的毛利率為44.4%,高出Spotify近13個百分點;TME的經營利潤率高達35.5%,是Spotify的3.6倍。
TME盈利背后,一方面受益于持續控費降本。另一方面則是不斷完善音樂生態,優質內容供給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幫助平臺增強用戶黏性,提升用戶留存率和付費率。
TME的終極天花板是Spotify?
盈利能力超強的TME,市場表現為何卻遠不及Spotify?這是否意味著TME被低估了?TME未來的想象空間有多大?Spotify會是TME的“終極”嗎?
從業務結構來看,TME和Spotify非常相似,雙方的收入主要來自付費用戶,且都布局長音頻市場。而TME很早就布局音頻市場,早在2020年,TME就斥資27億元全資收購“懶人聽書”,今年6月,騰訊音樂還發布公告,擬全資收購喜馬拉雅,如今TME很可能成為長音頻市場龍頭。
從市值和股價來看,TME和Spotify存在巨大差距。截至異觀財經發稿,Spotify股價為689.35美元,總市值1418.53億美元,市盈率為107.88倍;TME股價為25.39美元,總市值393.27億美元,市盈率為43.03倍。
二者市場表現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異?
1、 Spotify是一家全球性公司,而TME的主要市場在國內,二者之間的營收規模差距巨大。Spotify長期以來一直在推進國際業務的產品創新,國際業務增長成為該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
2、 月活用戶規模方面,Spotify保持增長,TME卻持續減少。2025年Q2,Spotify訂閱用戶和月活用戶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月活用戶達到6.96億,訂閱用戶達到2.78億。該公司高客戶親和度和低流失率,提高投資者對Spotify未來前景的信心。
3、 Spotify用戶付費率遠高于TME。25Q2,Spotify的訂閱付費率高達39.9%,而TME在線音樂付費率22.5%。
4、 Spotify營收、股價和市值增長,主要受漲價驅動。在其近期新聞中,Spotify宣布計劃在各個國際市場提高其高級會員訂閱價格,包括南亞、中東、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價格上漲幅度從個人計劃的9%到家庭計劃的16.7%不等。Spotify計劃從九月起將部分地區用戶訂閱價格從每月10.99歐元調整為11.99歐元。
這次漲價與6月份在美國宣布漲價類似。當時Spotify表示,從7月開始,高級訂閱用戶需要為他們的個人訂閱支付每月11.99美元,比之前多出1美元。允許兩個用戶分享一個賬戶的Duo計劃將從每月14.99美元漲到16.99美元,而家庭計劃將從每月14.99美元漲到19.99美元。
華爾街一直期待該公司漲價的消息,受漲價利好消息,Spotify股價上漲。
作為內容型公司,平臺月活用戶規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TME在線音樂月活用戶的流失,是市場擔憂的原因之一。
TME當前策略之一是在現有VIP用戶身上不斷深挖價值潛力,通過增加更多權益,來實現付費用戶到SVIP用戶的轉化,去年三季度,TME超級會員數量超1000,占付費用戶數的8.4%,雖說SVIP用戶黏性和ARPPU高于非SVIP用戶,但滲透率非常低,僅占總月活躍用戶數的1.8%。在SVIP用戶轉化上,TME有上升空間,也有難度。
漲價是一把雙刃劍。會員費漲價可以快速、直接增加平臺收入,緩解財務壓力。同時,頻繁漲價也可能導致用戶流失,當內容質量和體驗與價格不匹配的時候,用戶付費意愿就會下降,在內容同質化的情況下,用戶很可能選擇其他更便宜的平臺。
騰訊音樂付費用戶規模增長放緩,以及SVIP落地推行引發投資者擔憂,這也是為何騰訊音樂不被市場看好的原因之一。
TME還是具備一定的想象空間的。如今用戶結構已發生變遷。在用戶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存量用戶價值挖掘成為主邏輯,TME的SVIP體系、音頻衍生內容、線下活動、周邊開發等均是為了對高價值用戶深度挖掘。
如今行業競爭早已不是單純的版權競爭,而是全生態運營的競爭。TME通過產業鏈整合,打通了線上的內容生產、渠道分發和用戶消費,通過SVIP分層運營、跨平臺IP聯動(如游戲、影視)、線下演出、藝人經紀、周邊開發等,在構建用戶體驗閉環的同時,也釋放了更多商業可能性。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