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順豐、京東等企業加碼極兔腹地東南亞,這場競爭背后是電商高增長紅利與全球供應鏈布局的爭奪。
作者|小 梅
編輯|劉珊珊
“今年以來,菜鳥已陸續接入服務全球各大電商平臺。將持續聚焦全球供應鏈、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遞與物流科技四大核心板塊,服務全球客戶?!?/p>
在2025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集團CEO萬霖向外界分享了菜鳥國際化的最新進展。
在菜鳥國際化加速的步伐中,菜鳥“全球五日達”跨境快線產品進一步提速(從5個工作日提速至5個自然日)、擴容(新增6大歐亞核心國家)。
然而,不久前的9月4日,菜鳥就官宣了在東南亞市場的新動作,“來自中國的電商快遞最快3天送達越南、5天送達新加坡和菲律賓、6天送達馬來西亞和泰國,運費價格較行業低20%左右?!?/p>
這不得不讓人將目光投向極兔,作為東南亞物流賽道的老牌玩家,憑借完善的物流網絡、高性價比服務,在東南亞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此次菜鳥一口氣放出“時效突破 + 價格優勢”的組合拳,整套動作像是在與極兔直接對壘,“向極兔開戰”的既視感也因此變得格外強烈。
更巧合的是,菜鳥正式官宣的時間點,與極兔發布財報的節奏形成了有趣的呼應,極兔先后于8月29日和9月5日發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公告》、《2025中期報告》。
截至2025年6月30日,實現收入549.8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其中,東南亞市場表現尤為強勁,經調整的EBIT同比增長74%。
然而,在業績向好的背后,極兔在東南亞正面臨來自中國物流巨頭日益激烈和直接的市場競爭。
01
極兔東南亞王座遭挑戰
據極兔中期報告,在東南亞,極兔2025年市場份額為32.8%,比2024年上升5.4個百分點,而中國和新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1.1%、6.2%。
2015年8月,極兔在印度尼西亞正式成立,發展至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包裹量計,自2020年起至2025年上半年,極兔一直是東南亞市場排名第一的快遞運營商。
由此可見,極兔在東南亞不僅市場份額顯著領先,行業龍頭地位也極為穩固。
極兔由原OPPO印尼CEO李杰創立。
成立之初,極兔采用直營模式,在每個行政區設置配送點,以此來提升配送效率,同時,憑借24小時運輸和隨叫隨到的客服響應,極兔提供了差異化的服務體驗,加之老東家OPPO在資源上的助力,極兔迅速在東南亞市場實現了業務擴張和品牌成長。
2016年,極兔的快遞網絡已基本覆蓋印尼全境。隨后,企業迅速進軍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快速構建起區域性物流網絡。通過持續的擴張與運營優化,極兔逐步確立并穩居東南亞“快遞一哥”的行業地位。
近年來,東南亞部分電商平臺紛紛加碼自建物流體系,其包裹承運占比呈持續攀升態勢,如今已躋身較高區間,顯著擠壓第三方物流的生存空間。在此競爭壓力下,極兔仍能穩固當前市場地位,核心支撐恰在于其精細化的成本管控能力。
據財報透露,作為獨立的電商賦能方,極兔通過整合多平臺訂單資源,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優勢,成功移植中國成熟的快遞運營經驗,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極兔推行階梯式批量折扣方案,規模效應進一步攤薄運營成本。
得益于此,極兔在東南亞的平均單票成本由2024年上半年的0.6美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5美元,包裹量大幅提升57.9%。這一成本優勢顯著增強了對商家的吸引力,幫助極兔在電商自建物流的競爭壓力下穩固了市場根基。
但極兔所面臨的核心競爭壓力,遠不止東南亞本土崛起的對手,更來自擁有雄厚資本與豐富經驗的中國快遞品牌。
02
快遞企業扎堆競逐東南亞
菜鳥的國際戰略意圖十分明顯,近年來,菜鳥一直專注于國際業務。
此次在東亞市場推出的時效+價格組合拳,展現出極強的針對性和進攻性。
菜鳥如何實現這一強勢進攻呢?
菜鳥在東南亞投入重資產建設物流樞紐與倉儲網絡:與Lazada在吉隆坡機場打造超24萬平方米的國際物流樞紐;在東南亞多國推動數字化清關;在越南、印尼、馬來和新加坡建立智能倉庫網絡;建立自動化倉儲系統等。
在此基礎上,菜鳥整合出一套貫通“中國—跨境—本地”的全鏈路物流方案:國內產業帶前置倉一天多次攬收,跨境段直發專線服務,本地端自建海外倉批量補貨。
具體而言,菜鳥在東南亞10個核心國家布局協同網絡,該網絡包括20余個海外倉。當商家選擇海外倉備貨模式時,商品可提前批量入倉,實現東南亞消費者下單后幾日內本地送達;而直發專線則通過優化通關、運輸環節壓縮時效。
兩種模式有效互補,為不同需求的商家提供靈活解決方案。
順豐在東南亞的起步較早,2010年開始從新加坡進入東南亞。
順豐在東南亞的拓展策略經歷了顯著轉變:從早期自建物流網絡面臨本土化挑戰,逐漸轉向以投資與收購為主的輕資產合作模式。例如,聯合成立越南 GS EXPRESS,2021 年收購泰國頭部物流企業嘉里 51.8% 的股權等。
但順豐在該區域的業績表現似乎并未達預期。
據順豐2024年財報,2024年,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04.9億元,同比增長17.5%,但凈虧損約為人民幣13.2億元。
對此,順豐表示,是由于集團子公司KEX(順豐控股的東南亞本土快遞品牌)因架構重組后進行業務調整,使短期虧損有所增加。
7月,順豐航空開通“鄂州-阿布扎比-河內-鄂州”國際貨運航線,架起一條連通國內、中東、東南亞主要城市的航空物流通道,展現出其對東南亞市場的持續加碼與戰略進取。
京東同樣在東南亞市場加速布局,展現出強烈的競爭姿態。
2016 年進入印尼,隨后相繼布局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等國。
和順豐類似,京東物流在東南亞初期同樣采用自營模式,主要服務于自營電商,后逐步轉為為本地和跨境商家提供倉儲物流服務,以及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其他增值服務。
2025年上半年,京東物流進一步加碼東南亞一體化供應鏈物流建設,在馬來西亞、越南新開3大自營海外倉,并開通2條中國至東南亞的國際航線。
京東物流還將行業前沿的物流技術和管理模式引入東南亞,包括自動化倉儲、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等,以確保服務的高效與可靠,助力客戶實現降本增效。
除此之外,韻達、申通、圓通等中國快遞企業也正加速拓展東南亞市場,形成了中國快遞品牌集體出海的競爭態勢。
當年,極兔曾憑借“從東南亞進軍中國”的逆向路徑奇襲中國市場,而眼下,中國快遞企業正集體調轉航向,掀起一場對東南亞市場的強勢反攻。
在2025中期報告中,極兔表示,東南亞包裹的增長,得益于開拓非電商客戶、有競爭力的價格、優質服務,在各大快遞企業的激烈進攻下,極兔能否憑借其當前優勢持續鞏固市場份額,值得期待。
03
高增長市場引爆物流戰
不過,為何巨頭們要在此鏖戰?吸引力何在?
從地理上看,東南亞坐擁豐富的港口資源,不僅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樞紐,更占據全球航運網絡的重要節點,戰略位置突出。
另一方面,則在于東南亞市場清晰可觀的增長潛力。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5年東南亞電商零售市場交易額將達到約3262.6億美元,同比2024年增長28.5%,電商滲透率也將進一步提升至2025年的24.9%。預計2025年到2029年電商零售市場交易額年復合增長率達18.3%。
快速增長的市場,必然成為巨頭必爭的競技場。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商流-物流”的共生關系。
東南亞電商平臺的競爭處于發展階段,尚未完全定型,雖然Lazada、Shopee、TikTok Shop等平臺激戰正酣,但沒有形成絕對壟斷,各平臺仍有機會爭奪市場。
物流作為用戶體驗的關鍵環節,已成為電商必爭的基礎設施。誰掌握了高效且低成本的物流能力,誰就能在電商生態中占據價值鏈上游。
因此,東南亞是其必爭之地。
此外,擁有全球完整的供應鏈能力,也是各快遞公司面向未來的競爭壁壘。
萬霖指出,全球電商短期面臨變化和挑戰。但從長期看,隨著各國電商滲透率提高、商業形態演化,電商市場仍將持續增長。
這一趨勢正驅動物流需求從單一模式轉向“跨境直郵+海外倉+本地配送”的組合模式。在此背景下,擁有全球網絡和穩定履約能力的物流企業將建立更強的服務優勢。
在這場圍繞全球物流履約能力的角逐中,東南亞無疑是搭建未來物流優勢、完善供應鏈閉環里,至關重要的一塊核心拼圖,各快遞企業自然不會放棄。
東南亞物流賽道的較量,顯然還遠未到終局,若細察當下的東南亞電商與快遞業態,其熱鬧的成長態勢,與曾經中國市場迎來高速成長前夜的模樣,簡直如出一轍。
未來中國快遞在東南亞的競爭,不再是簡單的時效比拼或價格博弈,而是不同生態體系在全球供應鏈能力上的深度角力——誰能更敏銳地捕捉商流動向,誰能在海外倉布局、本地配送整合中形成閉環,誰就能在這片增長沃土上筑牢壁壘。
而這樣的動態競爭,最終將加速東南亞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為區域內的中小商家降低出海門檻,也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高效的服務,成為全球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