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主導的畫質革命,正宣告一個時代來臨:影像創新下一個十年,將由東方智慧的產業生態、創新哲學共同書寫。
?作者|Cindy
?編輯|劉珊珊
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苦寒與火山交織的孤寂秘境,藝術家荒草不遠萬里踏足此地。他以OPPO手機為眼,創作了名為《失溫》的系列作品,真實記錄當地居民生活狀態,構成了一部遙遠邊地的視覺日記。
這樣的照片,甚至連專業相機都難以完成。原因很簡單:只有手機攝影,才能讓當地人卸下防備心,在“無感”狀態下完成真實創作。
《失溫》背后,是影像從特權走向普及的漫長之路。1826年,第一張照片《勒格拉的窗外景色》誕生,開啟全新視覺時代。此后近兩百年間,攝影成為專業、成本堆砌的“特權”,大眾始終被隔絕在高聳門檻之外。
智能手機普及,徹底踏平這一門檻,實現了影像“平權”,成為人類記錄世界的核心入口。2024年,全世界一年產生的照片超過2萬億張,其中90%以上是手機拍的。
移動影像,就此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沖擊高端市場最重要武器。不過時至今日,大部分移動影像和專業相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比如高畫質、放大后的清晰度上。
這也推動影像賽道競爭下半場——以解決用戶真實痛點,高清晰還原畫質成為核心競爭力。10月16日,OPPO Find X9系列正式發布,就將這場“畫質革命”推至舞臺中央。
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表示,其以“旅拍神器”為定位,搭載的2億超清像素長焦鏡頭打破了萬元相機配置壁壘,首發全焦段哈蘇8K超清照片和4K 超清實況照片,宣稱“OPPO Find X9 Pro是萬元以內最值得購買的「相機」”。為此,OPPO甚至推出了“相機置換專補”計劃,可享受官方至高1400元補貼。
不過,從OPPO動作來看,OPPO Find X9 Pro不只是要推動手機替代萬元相機時代的到來,更是彰顯“未來影像在中國”——這一宏大愿景。而它,正在變為現實。
01產品破壁:Find X9 Pro,萬元以內最好的相機?
短視頻、直播、播客等內容形態持續繁榮,各地“網紅打卡地”的持續火爆,正在重塑影像行業市場格局——曾被手機沖擊的相機市場,也迎來結構性回暖,萬元以內價位段成為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然而,傳統相機固有短板依然顯著:便攜性差、操作流程長、多場景適應性弱。
這揭示出一個關鍵趨勢:為與萬元以內相機競爭,移動影像的演進焦點已從“能否拍得到”轉向“能否拍得專業”。今年,多家廠商將2億像素長焦鏡頭引入手機,試圖兼顧遠景拍攝與畫質提升。
“2億像素”并不陌生。早在2022年,就有多款手機搭載了這一配置。但在當時,由于技術限制,它更像是一個“藏在專業模式深處”的功能彩蛋,使用門檻高、體驗不成熟,甚至被視為“參數內卷”的象征。
那么,OPPO為何仍將2億像素視為“畫質革命”的核心?又為何強調自己是“真2億”?
從“極點商業”觀察看,OPPO在Find X9 Pro上提出“真2億”概念,在于它通過光學硬件和算力的全面升級,打造了一套圍繞2億像素構建的、深度協同的系統工程。
簡單而言,“真2億”實現,是構建在AOA主動光學校準、LUMO超像素引擎與OPPO芯鏈技術所組成系統之上。這一體系將2億像素從昔日的“專業模式彩蛋”,轉化為可全焦段輸出、支持哈蘇8K超清照片與4K超清實況照片的日常能力。
在光學層面,OPPO首次在手機鏡頭中引入AOA主動光學校準技術,將光軸對齊精度控制在0.1微米,將誤差范圍縮小至頭發絲千分之一,解析力提升15%。
算法層面,OPPO實現了行業首個億級像素多幀融合方案,并借助3nm旗艦芯片為長焦鏡頭提供強大的底層支持,讓高像素拍攝不再復雜。在LUMO超像素引擎驅動下,按下快門瞬間,系統已完成多幀堆棧、降噪與HDR合成,徹底提升畫質表現。
從體驗來看,“全焦段直出”從旅行風光到人像抓拍,從遠處鳥類特寫到光線復雜的演唱會,用戶無需切換模式、無需腳架,在任何光線下都能實現“拍得不到,更拍得清”。
在實測中,Find X9 Pro在高畫質人像細節、成像效果表現上超越了中端專業相機——人像膚質更細膩,金屬耳飾的光澤還原更為精準。某種程度上,這標志著手機影像正從“場景覆蓋”邁向“畫質超越”。
不難看出,OPPO Find X9系列作為全新一代年度影像旗艦,實現了像素技術、光學系統、色彩還原與視頻能力的全維度突破。它以“畫質革命”為核心,將高清畫質、真實還原與哈蘇質感融為一體,讓專業體驗普惠于眾,重塑了移動影像的行業標準與價值范式。
此外,以Find X9系列為代表的新一代影像旗艦,推動了移動影像在功能層面達成傳統相機難以企及的突破。
“實況照片是移動影像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劉作虎稱,過去十年實況照片畫質停滯在2K級別,“封面清晰但幀幀模糊。”
為此,OPPO Find X9系列全球首發4K超清實況照片,實現“幀幀都是封面幀”。一次快門可記錄90幀4K畫面,并支持4K哈蘇影調與4K HDR,讓照片前所未有的動人。
OPPO的野心不止于畫質。對比需要頻繁換鏡、調參的傳統相機,Find X9 Pro試圖通過構建“拍-看-編-管-傳”一體化生態,重塑影像創作全流程:
在拍攝端,哈蘇超清模式全焦段色彩直出;在編輯端,AI人像補光與AI消除等功能讓用戶告別煩瑣后期;在分享端,4K實況小紅書直發,解決了社交平臺壓縮畫質的長期痛點。這是傳統相機難以企及的體驗。
這意味著,在絕大多數生活與旅行場景中,相較于需要額外配備長焦鏡頭的專業微單相機,Find X9 Pro的便捷性不言而喻,用戶不再需要擔心因更換鏡頭錯過瞬間,或是因參數設置失誤而功虧一簣,它提供的成片質量、色彩氛圍和便捷性,足以讓普通用戶放下對專業設備的執念。
專業攝影邊界也在被打破。過去,專業攝影師往往需要攜帶測光表、三腳架,彎腰屈膝操作那些設備——不僅成本高,本身就是一種沉重負擔。
但現在,OPPO Find X9 Pro已有能力成為商業大片拍攝的核心生產力工具。其與哈蘇聯合打造了專業影像套裝,不僅提供了增距鏡,還有磁吸攝影手柄,它將傳統“相機+鏡頭群+電腦后期”的繁重流程,濃縮為“一機直出”,減輕負擔同時提升創作效率,讓攝影師能更專注于創意本身。
有觀察人士認為,從OPPO Find X9 Pro打破萬元相機壁壘體驗來看,正是科技產品創新的意義:頂尖科技不是實驗室參數,而是普通人指尖的藝術;科技最高境界,是讓用戶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卻處處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
02?用戶為錨:中國影像再上新臺階
2000年前后,日本的京磁與夏普相繼開發出能照相的手機,像素量分別為10萬與11萬。2010年,蘋果iPhone 4實現了手機攝影一鍵拍攝。
此后十余年間,雙攝、三攝、全景、夜景、長曝光、短視頻、Vlog、文檔模式等多種功能相繼出現,移動影像狂飆突進。如今,2億真像素、超越傳統萬元相機能力的落地,也標志著影像能力上了新臺階。
“移動影像產業是一個?度集成,?度精密,?速進化的復合型產業,是隨著?機產業發展?壯?的產業。 ”OPPO高級副總裁段要輝列舉了一個例子:相機可能3-4年才會更新一次,升級幅度也不會太大。但對手機影像來說,一年就會有2次重要升級,進化速度難以想象。
?“未來影像在中國。”在段要輝看來,影像產業發展,正讓世界影像焦點,對焦中國這片創新土壤。過去幾年,國產四大品牌“華米OV”都開發出自己的圖像處理芯片,加上與全球知名相機廠商聯合研發出專用鏡頭與特有影像調校算法,照片和視頻成像質量比肩甚至超越蘋果,國產影像已經站在世界前列。
移動影像的變革,始于智能手機這個載體,成于以OPPO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始終以解決用戶痛點為本心,在科技力、技術力十余年跋涉、沉淀后,逐步實現了從仰望、追趕到引領的蛻變。
比如攻克夜景人像世紀難題上,OPPO凝光影像推出的丹霞原彩鏡頭,實現了一次重要的影像技術突破,帶來了更精準的色彩表現。
它如同一位高超的調色師,能對畫面中不同區域(如建筑燈光、人物膚色)的色溫分別校準,從而實現了從“全局統一的粗暴計算”到“像素級精準校準”的跨越。
2010年,iPhone 4首次將HDR技術帶入手機攝影領域。十多年過去,盡管移動HDR已從拍照拓展至視頻拍攝,用戶體驗卻依然殘缺不全——我們眼中絢麗的晚霞,在手機鏡頭下往往變得灰暗而平淡。
問題的關鍵在于,OPPO“凝光影像”是一套完整的影像系統。不僅需要從硬件到算法的全鏈路支持,還包含一個至關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最終呈現。
OPPO推出的全鏈路原彩ProXDR,正是為了徹底解決這一痛點。它率先構建全球首個完全遵循HDR規格的計算管線,打通從預覽、拍攝、回看、編輯到分享的全鏈路,實現了對HDR圖像的端到端支持。確保用戶從取景到成片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獲得“所見即所得”的鮮活體驗,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場景的生動光影。
用戶對極致影像體驗的追求,永無止境。這也意味著,創新之路同樣沒有終點。正如馬特·里德利在《創新的起源》中所言:“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創新始終是推動社會繁榮的動力之一。”
真正的創新,從來都是那些能夠落地為實用技術與產品的進步。正因如此,OPPO Find X9 Pro選擇更進一步——在光學、電子、算法與互聯網生態等多個維度持續創新與升級,走出一條屬于未來的影像思考路徑。
以移動光學為例,OPPO不再滿足于亦步亦趨地跟隨傳統光學路徑,而是以計算之力,重新“發明”光學。
在此前的丹霞原彩鏡頭與原彩ProXDR中,OPPO通過解構光的復雜性,重構光的完整性,讓每一縷光線更自由、更真實。這些積累,為Find X9 Pro引入AOA主動光學校準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根本上解決高像素時代的光學偏移難題。
最大考驗是,廠商從需求洞察到技術落地的體系化能力。OPPO在Find X9 Pro上實現行業首個2億像素多幀融合算法,以及“五位一體”生態能力,離不開對AI路徑的深刻思考。
在最火熱的AI賽道,OPPO實施“無上限”投入策略,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180億元,AI與場景深度融合是自研重點。“AI將不再是零散的功能,而是如血液與神經般深度嵌入系統核心,貫穿每一次交互、每一個場景。”OPPO智能助理部總經理、小布助手負責人萬玉龍就表示。
OPPO最近在開發者大會發布的ColorOS 16,就被定位為“與用戶共生的智慧系統”,其目標是打破應用壁壘,打造真正的AIOS,并將核心價值錨定于兩個維度:高效與懂你。
為此,OPPO構建的PersonaX記憶共生引擎,可將離散的碎片整合成結構化知識網絡,來隨時響應用戶的需求。這讓Find X9 Pro從一站式拍攝到AI人像補光,從實況編輯到視頻增強,有了超越傳統相機的體驗——不止服務于影像,更服務于每個獨一無二的你。
03產業敘事:未來影像如何在中國
?
回顧影像工業百年歷程,技術與標準話語權長期被少數國家所主導。德國憑借精密光學起家,日本則以從光學元件、傳感器研發到整機制造的全產業鏈優勢,構筑起難以逾越的壁壘。
今天,一場由中國力量引領的影像“民主化”浪潮,正悄然改寫這一格局,帶來了全新的產業敘事:不再依賴單一環節的技術突破,而是依托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與用戶極致體驗的綜合能力,推動影像從“專業特權”走向“大眾普惠”。
顯然,這得益于中國科技創新的全面崛起。比如在精密光學方面,經過數十年積累,中國已形成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光學模組與精密制造能力,成功打破日、德長期壟斷。OPPO Find X9 Pro光學模組實現0.1微米精度控制,使光路達到最佳狀態,正是中國精密光學站上高位的體現。
在傳感器領域,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走向成熟,來自中國的豪威科技,已與三星、索尼形成“三強鼎立”之勢。而在決定未來影像走向的AI算法領域,中國在論文與專利數量上已居世界前列——OPPO今年就有10篇論文入選全球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展現出OPPO在移動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前沿進步。
更重要的是,中國科技企業開始從技術追隨者,轉變為標準制定者,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起“聯盟構建者”與“技術引擎”的雙重角色。
OPPO正是其中典型代表。如今,它構建了一個涵蓋哈蘇、三星、索尼、聯發科等國際巨頭,舜宇、天馬、瑞聲等國內企業,以及制造端、渠道商與頂尖高校的“共贏鏈”,共同探索并定義未來影像。
比如與索尼的合作,自2023年推出Find X6系列以來,OPPO已與索尼聯合打造了多款標志性手機影像系統。Find X9 Pro采用的LYT-808傳感器,便是來自兩者的聯合定制。
支撐這一切的,依然是深植于企業基因的“用戶導向”與“本分共贏”價值觀。它既是OPPO重塑產業鏈的邏輯,也是其穿越技術無人區時,指引方向的燈塔,與凝聚伙伴共識的基石。
在OPPO秋季新品發布會現場,OPPO屏顯算法專家苗守飛就講述了一個案例。在手機行業,“護眼”雖是高頻詞,但多年來始終存在一個技術痛點:無論將亮度調至多低,暗光下屏幕依然刺眼。
OPPO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造出亮度低至1nit的屏幕。1nit,是暗光環境下人眼最舒適的亮度,卻是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學科交叉,業界尚無先例。
為此,OPPO聯合天馬、聯發科,攜手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展開人因研究,歷時近五年,才真正打通技術鏈路,將這塊屏幕應用在了Find X9系列中。
另外,OPPO更是在東莞投入超十億元,建成國內唯一的顯示科學自研產線,引入自研的“Solaris”光學檢測系統,實現“一屏一策”的精密補償。OPPO還與聯發科合作,首次打通手機SoC與屏幕顯示的協同,調用3nm制程算力,做到開機瞬時生效、環境光即時響應。最終,OPPO Find X9系列屏幕亮度均勻性提升34%,色彩均勻性提升46%,遠超行業水平。
從改變屏幕生產模式,到重構校準標準,OPPO不僅講述了聯合產業鏈,在技術無人區持續開疆拓土的征程故事,更展現出在中國成熟、強大的制造根基上,將前沿技術快速量產落地的獨特能力。
04觀察:邁入畫質革命新時代
連續十五年雄踞全球制造業之首的中國,正將目光投向更深遠目標:從“制造大國”向“消費強國”戰略轉進。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突破1.3萬美元,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值的95.4%。數字背后,是一場靜水流深的消費革命——國民消費正經歷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優不優”質變。各地文旅市場持續火爆,就是消費內容、消費結構轉變的生動縮影。
在上述背景下,這片擁有海量用戶、豐富場景和快速迭代需求的土地,正在孕育獨特創新生態。影像技術領域,這一生態催生了完整的價值閉環: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共贏重構供應鏈關系,影像平權重用戶價值。而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的龐大體量,為這一切提供了最堅實的落地基礎。
所以,“未來影像在中國”——這不是愿景,而是正在成為現實。當業界再次審視OPPO Find X9系列時,看到的遠不止一部搭載“真2億像素”的影像旗艦。這場由中國品牌主導的畫質革命,其意義超越產品本身,而是宣告一個時代的來臨:影像創新下一個十年,將不再由單一技術壟斷定義,而是由東方智慧的產業生態、創新哲學共同書寫。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