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大城市一定不能少了新疆燒烤,合格的新疆燒烤,也一定不能少了孜然跟響徹一條街的勁爆音樂。
這些歌節奏鮮明,激昂熱烈,顧客不解其意,卻莫名上頭,烤串小哥則隨之翩翩起舞,踩著節拍精準地往羊肉串上灑下一波又一波的辣椒面。
我在攤邊問小哥這是什么歌,他笑而不語,掏出手機,硬塞給我看。我對那些用英文音譯維語的歌名歌手,自然是完全不懂,小哥聽到我推薦李榮浩的《李白》,也只能表現出一種禮貌的茫然。
有意思的是,1990年敦煌發現過一份《將進酒》的唐代手抄本,比之前中原傳世的宋版抄本還早了幾百年。這證明當年的李白詩歌,跨越沙漠、高原、崇山峻嶺,在西域早已出圈。
文化傳播的邏輯變了。
因為通訊不發達的古代,文化傳播可以優哉游哉,不計成本。一首詩、一部書、一段曲子,可以穿越千山萬水,甚至跨越時間輪回。在靜態的農業社會中,“永恒”總是被誤認為是文化的固有屬性。
今天不一樣,文化變成了流動的、碎片的、日新月異的,掛在首頁banner里,貼在短視頻熱門中,是下一場演唱會和最新一批聯名周邊。
文化消費行為隨之變化。如果文化是“消費品”,那么以前是“耐用品”,現在屬于“快消品”。
人人能參與,文化消費成了大眾行為。消費的門檻從“會不會欣賞”變成了“能不能買到”。你喜歡一首歌,可以買專輯擺放家中;你愛一部電影,要去電影院支持;你追二次元,會忍不住收集官方谷子,跟同好分享。
文化消費的頻繁,讓文化傳播可以仰賴具體的物質載體。衣服、海報,或者CD這些具體的商品,是文化真正落地的方式。比如過去無數打口帶打口碟帶著港臺歌星進入內地市場,奠定了綿延至今的華語流行音樂格局和聽眾習慣。
中國電商高速發展,更打破了商品流轉的地域限制。所謂身在福中不知福,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總讓我們忽視“包郵”的意義究竟有多重。但西部人民很清楚。
山高路遠,地廣人稀,地球用億萬年為西部雕刻的險峻地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電商快遞西進的最大障礙。
站在西部網購,郵費都是20起跳,再偏遠一些的地方,還要再翻個倍。線上傳播可以包容天南海北,但快遞站點卻總是高掛“新青藏除外”。內地電商高速發展,東部人一邊剁手一邊文化自信,西部人卻只能含淚關掉結賬頁面:想買個谷子掛在包上郵費18起步,快遞兩周未必能到,哪來的文化消費?
郵費比商品更貴,運貨比自帶還慢,消費者沒了消費欲望,商家也沒了經營興致,兩邊的負反饋循環,最終變成了文化消費的邊界。
社交平臺上,大家一邊喊著“XX人不配吃谷”,一遍曬出自己的郵費“割肉”記錄。周瑜打黃蓋,痛并快樂著,這就是“偏遠地區吃谷人的精神狀態”。
直到近幾年,這道看不見的邊界終于出現了松動的跡象。
2022年,拼多多首創中轉集運模式,2024年宣布物流中轉費減免,2025年,拼多多又提出“千億扶持”計劃,其中重點支持電商西進。拼多多多次提到在做 “消費平權”,在我看來,這背后的影響或許更加深遠。實際上,這種影響正在顯現。
在拉薩,18歲女生白瑪曲珍和內地同齡人幾乎沒有區別,一樣是刻苦學習,在有限的休閑時間里,沉浸在游戲中享受一點輕松和休閑。只是和內地同學相比,白瑪曲珍想要購買谷子卻十分艱難。拉薩谷子店不多,種類也有限,網購則要克服郵費高出售價的心理障礙。
辦法總比問題多,自從白瑪曲珍學會用拼多多吃谷后,玩偶、徽章、立牌等周邊一樣能以平價快速到位。抱著心愛的谷子入睡,她感受到虛擬人物也有了親密陪伴的真實感。在學校,白瑪曲珍和同學對望一眼書包上的“吧唧”,便會露出彼此心照不宣的微笑,這是同類的“秘密”。
西藏少女愛吃谷,能吃到谷,說明文化本不高高在上,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古生物學家說,當人類不再像動物一樣渾渾噩噩、隨遇而安,而是自找不痛快地開始思考“我是誰”,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便告出現。文化、亞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它們前仆后繼,浩浩蕩蕩,要解決一大難題就在于此。
21世紀已經過了四分之一,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更是不斷升級,早年工作重心,是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今天,我們更關注生活品質、文化消費的快提升。
通過網購消費,拼多多讓偏遠地區年輕人的熱愛有了實物的憑依。當新青藏與滬蘇浙青年都有一樣的話題、共同的興趣,“世界是平的”也就有了更為生動的實踐。
既然是“平的”,那就不能只是一方單方面向另一方輸出。西部地區對東部文化一方面是接納,另一方面也是輸出。
這同樣在購物中顯現。在寧夏,剪紙非遺傳承人買元花以拼多多為橋梁,向全國市場推廣當地的剪紙文化,帶動了數千人傳承非遺藝術,實現剪紙創收。西藏的藏香、手繪唐卡、手工金剛結也在這幾年紛紛登上平臺,超越旅游紀念品的范疇,獨立展現文化存在。西部從不缺創作者,當年王洛賓將一首首西部民歌收集整理,有了一首首經典,《達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些年網絡流行眾多神曲中還有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互聯網宣告“世界是平的”,電商努力讓“世界是平的”變得有根,有據,更踏實。
回到那天的燒烤攤。新疆的音樂已經隨著烤串小哥流傳在內地的大街小巷,不必像過去翻山越嶺。有一天他會懂《李白》,我也能從電商里體會西部澎湃。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