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niniuo Mike
編輯 | Sette
1
最近無論是財經圈、文化圈還是酒店圈,都在討論華住創始人季琦的新書——《心生之境》。
坦率說,企業家出書這事兒吧,就跟明星開餐廳一樣,十個里有九個是割韭菜,讀者評價通常也不高。
但這本《心生之境》是個例外。
尤其是在酒店行業,大家似乎有一個共識:如果酒店圈里一定有一部“圣經”,那么作者自然應該是季琦。
畢竟,這是一位十年干出三家百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攜程、如家、華住),一手帶大了漢庭、全季,手握超過30個酒店品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家,這是“酒店業大能”、“行業先知”。
很多人其實不理解華住憑什么成功。
不理解華住為什么執著于搞文化,又是出書又是詩簽,還搞什么“人文大賞”。
不理解為什么在漢庭如日中天的時候,華住非要搞出個全季。
不理解華住的除冗余,引入留白、原木、茶香,怎么就引領了一個時代。
不理解“華住伙伴大會”這種常見的生態鏈大會憑什么場場爆滿,甚至一票難求。
不理解為什么華住生態鏈中的上下游,似乎都有著一種信仰統一,信季琦,信華住,信它的品牌和文化,信它的一切。
其實這些不理解都可以在《心生之境》找到答案。
華住其實就是在搞一種信仰、文化。
這本書就是華住這個"商業宗教"的教義總綱。
《心生之境》與華住文化的關系,好比“源代碼”與“操作系統”、?“基因”與“生命體”?的關系。
是季琦這個“酒店業通關玩家”交出來的一份“心法+攻略”合集。是給所有在行業里卷到頭禿的人,一劑醒腦明目丸。
2
一個企業的文化,如果只停留在口頭宣傳或墻上的標語,是蒼白無力的。
它必須有一套自洽的、深刻的哲學體系作為支撐。
而華住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商業做成了一種信仰,把生態鏈中的所有人做成了信徒。
通讀《心生之境》,你會發現這本書最牛逼的地方,就是它有個貫穿始終的“一個核心”。讀懂了這一點,你才能明白為啥季琦能干成別人干不成的事。
這個核心即——“心”是萬物根源。
整本書的基石就一句話:“我們的人生和實踐,都是我們心的產物”。
這話聽著挺玄乎是吧?
但季琦用他二十多年的實戰告訴你:這就是真理。
用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你怎么想,決定了你怎么做,最后決定了你能得到什么。你腦子里信什么,手上就會做出什么東西。
季琦這本書,就是他這個“心”如何一步步化出各種“境”的全程實況錄像。
因此,《心生之境》分為「心」篇、「境」篇兩部分。
而「心」篇是這部書里非常特別的一部分,它也承載了季琦和華住的哲學體系。
很多人翻開開頭的「心」篇,看到“元素表”、“熵減”、“宇宙觀”、“物理公式”等等,發現季琦并沒有聊怎么優化KPI、怎么寫財報,而是在聊宇宙、聊生命、聊意義。
感覺有點摸不著頭腦,很抽象。
像是修仙小說里的心法口訣,以為走錯片場,要開始上玄學課了,似乎下一秒就要原地飛升。
但只要靜下心讀上幾分鐘,就會明白季琦只不過是先讓你思考清楚三個問題:
這些問題看起來雖然跟“酒店今天客房價賣多少”半毛錢關系沒有。
但這恰恰是季琦最厲害的地方——他直接在哲學層面,回答了所有企業最終極的靈魂拷問:我們到底為什么存在?我們信的是什么?
就這兩個問題,甩出來就能砸死市面上90%號稱有文化的公司。
而「心」篇,就是季琦“想通了的答案”。
季琦拋出一個腦洞大開的宇宙觀:咱們這世界,搞不好就是高維生物的一場游戲,你我可能都是NPC。但重點來了——正因如此,游戲角色的“修煉和升級”本身,就成了唯一的意義。
映射到商業世界就是:別在那兒糾結“做酒店到底有啥終極意義”,把產品做好、讓組織變強、讓效率提升,這個“修煉”的過程本身,就是意義。
這套觀念,奠定了他絕對冷靜的長期主義底色,不為短期波動焦慮。
基于此,他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觀。
這套“過程論”讓他能瀟灑地卸下包袱,在攜程上市后立刻轉身做如家,如家成功后又能毫無留戀地再戰漢庭。他不被任何一次成功定義,因為他的目的是“體驗”和“修煉”,而非占據某個山頭。
而季琦確實“知行合一”。
他覺得宇宙的底層規則是“極簡”——所以你看他做的全季,房間沒有浮夸的浴缸,沒有華麗的水晶燈,但把你真正需要的床、熱水、Wi-Fi做到讓你挑不出毛病。
這不是摳門,這是把力氣都花在刀刃上。
他相信“眾生平等”——所以華住不搞“顧客是上帝”那套虛偽的跪舔。客人和員工是平等關系,誰也別欺負誰。
你敢在酒店打罵員工?直接拉黑名單。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他認為“人生沒有終極意義,只有過程”——所以他創業不是為了上市套現走人,而是享受把一件事從0做到100的每一個當下。
這種心態,讓他在每個項目里都能沉得住氣,做長期正確的事。
3
理解「心」篇,就像拿到了季琦這個頂級玩家整個商業帝國的底層源代碼。看不懂這個,他后面所有神乎其神的操作,在你眼里都只是“運氣好”。
而「境」篇就是這套代碼運行后,呈現在你眼前的炫酷操作界面——全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干貨和狠活。
在具體的管理上,季琦奉行一種“極簡主義”的淘米哲學。
在他看來,管理者的核心任務就是像淘米一樣,拿著篩子不停地晃,使勁晃——果斷篩掉無能的、跟不上發展的,哪怕能力再強但價值觀不符的也堅決不要。
最終留下的,才是能煮出一鍋好飯的“米”,確保組織始終精簡、高效,遠離大公司病。
而真正讓華住打出差異化的,是季琦那套反常識的產品哲學:“不打擾”。
當全行業都在卷“服務升級”、恨不得把服務員掛在客人身上時,季琦直接掀桌:別打擾老子的用戶!
季琦洞察到,客人核心要的不是服務,是“自在”。而“自在”的終極奧義就一句話:“當我沒事的時候,你最好像個隱形人”。
因此,華住很多產品的設計全是減法:砍掉浴缸、縮小公區、用機器人送物。
但同時,將用戶真正需要的——一張好床、一場酣暢的淋浴、一股穩定的Wi-Fi——做到極致。
這背后是對現代旅人深層心理的精準把握:在陌生環境里,“不被打擾”的隱私感才是最高級的舒適。
更高維度的是季琦貫穿始終的“逆熵”思維。
他借用“熵增”定律,指出所有企業像人一樣,注定會老化、僵化、官僚化,這是天道。
而他的“逆熵”,就是偏要對抗這種天命。
方法也很簡單粗暴:
總而言之,《心生之境》展示的,是一套從高維認知到落地執行的完整商業閉環。
季琦用他半生的修行印證了一個硬道理:沒有深刻的“心法”,就玩不出犀利的“實戰”。真正的降維打擊,從來都是認知層面的碾壓。
4
所以回過頭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華住生態鏈條中有如此多的“死忠粉”?
季琦個人魅力僅僅是一方面。
華住的厲害之處是,不斷的用各種形式的文化輸出做大型“過濾器”。
朋友們,想象一下:你是個手里管著二十幾萬人、過萬家店的老板。這時候你最頭疼的是什么?不是賺錢,是怎么讓這二十幾萬人不跑偏,還能朝著一個方向使力氣。
開大會?底下人都在玩手機。
搞培訓?講師在上面念經,員工在下面做夢。
發文件?最后都成了廢紙。
季琦就太懂了。玩了一招絕的——用文化當篩子,把不是一路的人直接篩出去。
就好比這本《心生之境》。
愿意花時間讀這書,還能讀得進去、讀得懂的人,基本上就是和華住“同頻”的選手。這就跟談戀愛一樣,三觀不合的趁早分手,別互相耽誤。
一個潛在加盟商,讀完書理解了什么叫“命運共同體”,明白了為啥華住敢“放權”給店長定價,他心里就踏實了——這不是來割我韭菜的,是來找戰友的。
一個新入職的產品經理,讀懂了“不打擾”和“求真”,他在設計產品時就不會再去堆那些花里胡哨的沒用的功能——因為他知道,在華住,裝逼是要挨雷劈的。
就這么一本書,省了多少口水戰,免了多少內耗,過濾掉了多少將來會互相折磨的人。這買賣,太劃算了。
更重要的是,這是把季琦個人智慧“開源”了。
季琦腦子里的東西再牛逼,如果他天天開小班授課,估計講到退休也教不完十分之一的人。而且傳著傳著肯定就走樣了——今天張三理解錯一點,明天李四傳歪一點,最后就變成了“我聽說老板說要往死里卷”。
寫成書,就相當于把核心思想一次性、無差別、原汁原味地“開源”給了整個組織。從此以后,整個華住二十幾萬人,思考問題的原點都是這本書。遇到啥事,不用猜老板怎么想,翻書就行。
這就解釋了為啥“華住伙伴大會”能一票難求。
大家搶票不是為了去領任務指標的,是特么的去“朝圣”的——去見見寫書的人,去跟同樣讀過這本書的兄弟們對對眼神,在那種“你懂的”氛圍里,再給自己的信仰充個值。
所以說,華住搞文化,表面上是傳播思想,實際上是用最高效的方式傳達了方法論。
這比那些天天在年會上喊口號的老板,在思想維度上不知道高了多少層樓。
5
再往深一點說,這就是華住從“賣床鋪”到“賣信仰”的降維打擊。
現在酒店業卷成啥樣了?你降50我送100,你裝智能馬桶我佩戴森吹風機。但你仔細一想,這不就是菜市場討價還價的升級版嗎?
就在大家還在這個維度里互相掐架時,季琦直接按下了升維鍵。
別人在賣房間,華住在賣“精神歸屬”。
當別的酒店在比誰家毛巾更厚,圍著用戶推銷會員卡時。華住給你遞了本詩集,讓你感受到“原來還有人懂我的疲憊”。
當別的酒店還在研究怎么把床墊做得更舒服時,華住已經開始在顧客的心里蓋房子了。
這不是住店,這是花錢買心靈馬殺雞啊!
加盟商為啥死心塌地?因為華住這一套給的不僅是錢,是“道”。
華住對加盟商的那套“命運共同體”,表面是商業合作,本質是傳道授業。
別人家加盟是“交錢、聽話、照做”,在華住是“來,先讀懂這本《心生之境》,咱們再聊聊怎么一起‘合道’”。
當你把商業合作上升到哲學共鳴的層面,這關系就牢不可破了——錢或許能買來順從,但只有價值觀能買來忠誠。
最狠的是,季琦在重寫行業規則。
別人開發布會,他直接出“行業教科書”。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不想和你玩了,他要重新定義游戲。
就像打撲克,大家都在算牌猜底牌,季琦直接把牌桌一掀,說:“咱們來下圍棋吧。”
《心生之境》就是那本圍棋入門指南。看不懂?對不起,下一程的牌局,您連上桌的資格都沒有。
這就像修仙小說里的境界碾壓——別人還在練氣期比拼誰的氣海更寬廣,季琦已經元嬰出竅,告訴你:“道友,咱們修的不是真氣,是天道。”
所以說,華住早就不是酒店公司了,它是個價值觀輸出機器。
就像這本《心生之境》,這是一位頂尖企業家,在完成了他商業帝國的“原始積累”后,必然要進行的“思想基建”。
對內,它是一本文化圣經,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對外,它是一份價值宣言,篩選伙伴,升維競爭。
對行業,它是一本游戲攻略,重新定義酒店業的成功法則。
這本書回答的,不僅僅是“如何做好一個酒店”,更是“如何建立一個有靈魂、可持續的商業組織”。這才是季琦作為“酒店第一人”,真正領先于行業的見識和格局。
未來的商業戰爭,不在市場上,而在人們的思想里。
誰先占領心智的高地,誰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