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月9日消息,據《新快報》報道,近日,育嬰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團遞表港交所。2019年,不同集團推出BeBeBus品牌切入高端育兒產品市場,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然而,公司“重營銷輕研發”的經營策略明顯,過去三年每個報告期內營銷支出均占到總收入的30%以上,而研發投入的占比卻低于3%。
不同集團成立于2018年,旗下僅有BeBeBus品牌,業務涵蓋親子出行、睡眠、喂養及衛生護理四大領域。
據了解,BeBeBus的目標客群是注重質量、功能及美觀(大過成本)的家庭,因此其核心產品有著較高的單價。在天貓旗艦店,BeBeBus最貴的嬰兒車單品價格達1.38萬元,頁面顯示的已售數為“僅6人”。不同集團在招股書中指出,從近三年的銷售記錄來看,包含了至少一件核心產品的訂單平均交易金額保持在2400元以上。
2022年還處于虧損狀態的不同集團,2023年業績開始快速增長,當年收入達8.52億元,年內溢利達到2722.4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繼續增長達8.84億元,期內溢利漲至4642.1萬元。
不同集團將業績的增長歸因于產品銷售量的增加,然而銷售的增長離不開公司賣力的營銷推廣。截至2024年9月30日,不同集團已與超過1.6萬位不同平臺的達人合作,其中超過20位KOL擁有超過百萬粉絲。
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約1.89億元、2.86億元和2.71億元,占其總收入的37.2%、33.5%和30.6%。其中,每期推廣開支均占比銷售及分銷開支的70%以上。公司在推廣上的投入,讓消費者明顯感受到了品牌宣傳的強度,小紅書上有消費者吐槽“BeBeBus如果有100元的預算,會拿80元做廣告”。
與高額的營銷支出相比,不同集團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顯得相當保守。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不同集團研發費用分別占總收入的3.2%、2.8%和1.8%。有趣的是,不同集團在招股書中稱自己是“家庭生活產品科技公司”,并頻繁提到“科技”和“創新”。
當記者就1.38萬元的嬰兒車咨詢BeBeBus旗艦店客服該車是否有設計發明專利?客服查詢后給出的答復是:“沒有專利。”
在社交平臺上,也有消費者對公司“輕研發、重營銷”策略表示不滿。2024年7月,有消費者在小紅書發帖稱:“品牌有這么多錢發各種廣告,為什么就不能多花點錢,請個有正經育兒經驗的設計團隊來開發產品?”該消費者認為,盡管BeBeBus嬰兒車顏值在線、用料做工好,但在設計上“槽點”頗多,例如車身過窄、圍護結構不夠科學、遮陽擋雨效果不佳以及自身重量很重等。
還有消費者表示純粹是“為顏值埋單”。一位購買了BeBeBus嬰兒床的消費者留言稱,床體存在不好收納、側邊升降麻煩、不太平衡等問題,“覺得價格與各方面的設計不符”“單純為了顏值埋單”。
此外,BeBeBus產品還存在外包情況。不同集團的招股書指出,其向第三方制造商外包兒童安全座椅及餐椅的若干生產流程,亦外包其他產品的全面生產,目前公司已與157家制造商保持合作以支持生產需要。如果生產能力下降以及與第三方制造商的外包合作中斷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均會對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BeBeBus是布童物聯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母嬰品牌,于2019年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