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5國際冬季運動博覽會主論壇暨中國冰雪文旅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石景山首鋼園成功舉辦。此次盛會匯聚了全球冰雪領域的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及多國政府官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十五冬遼寧省籌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佟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局長阿爾特,北京冬奧申委原副秘書長兼體育部長、競賽執行指揮、奧林匹克金質獎章獲得者趙英剛,亞洲數據集團總裁朱東方,中國旅游景區協會理事長霍建軍,省體育局副局長、“十五冬”省籌委會競賽部專職副部長任王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兆毅,遼寧省商務廳副廳長李軍,長白山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濤,天津體育局二級巡視員王欣,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中國旅游景區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獻春,泰尼卡集團亞太區執行董事Remigio Brunelli,TOMSEN挪威無板滑雪創始人Tommy Syversen,Alpitec負責人Thomas Mur,長白山管委會旅游和文化體育局局長耿德勇,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意大利天冰集團中國分公司總經理Florian Hajzeri,意大利Microgate CEO Vinicio Biasi,大連冰山集團工程有限公司冰雪事業部總監孫濤,張家口市崇禮區文化廣電旅游和體育局副局長韓曉玉,新華社瞭望智庫理事長卞卓丹,亞洲數據集團北京總經理李莉,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設計院總建筑師鄭方,天津體育局三級巡視員欒志才長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俊超等在內的眾多重量級國內外嘉賓親臨現場,共同探討冰雪產業和文旅產業的未來發展。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權威的冰雪產業展會,迎來十周年的冬博會不僅是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輝煌成就的致敬與延續,更搭建起了一個全球冰雪產業交流互鑒、攜手共謀發展的關鍵平臺,旨在借助深入的交流與緊密的合作,齊心協力推動全球冰雪運動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論壇啟幕之際,亞洲數據集團總裁朱東方率先致辭。他指出,十年來冬博會作為冬奧遺產,全程見證了北京冬奧周期,有力推動了冰雪產業實現跨越式飛躍。今年,冬博會國際化水平再創新高,成功吸引超500個品牌踴躍參與。面對當下全球冰雪產業常態化、精細化、融合化的發展態勢,冬博會緊抓十周年關鍵節點,以“向世界,再出發”為主題全面升級,通過重點展示前沿冰雪裝備與技術、精心策劃20余場專業論壇、發布權威產業報告、舉辦產業品牌評選以及啟動冰雪產業聯盟交流活動等舉措,全力搭建合作平臺、創造發展價值,推動全球冰雪產業蓬勃發展。

隨后,中國旅游景區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獻春為論壇致辭。他在致辭中指出,我國冰雪文旅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冰雪消費常態化火爆,資源全國共享。當前,產業正迎來場景革命、政策紅利、消費升級三大機遇,但也面臨同質化競爭等挑戰。“小而美”文旅新場景應運而生,對實現產業“三大轉變”意義重大。他表示,非常期待以冬博會十周年為契機,挖掘更多優秀案例,推出有影響力的品牌,希望在冬博會的平臺上與業界同仁共謀發展,攜手書寫冰雪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在主題演講環節,省體育局副局長、“十五冬”省籌委會競賽部專職副部長王冬,深入闡述了遼寧籌辦十五冬的實踐與愿景。他指出,遼寧以“為國辦賽”為使命,全面落實“簡約、安全、精彩”要求,通過沈陽、大連、撫順三大賽區協同推進場館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及人才培養。賽事籌辦秉持“綠色、共享、活力、融合”理念,推動體育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遼寧將借助冬博會平臺,深化技術交流、產業合作與青少年培養,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冰雪樣板”,為全球冰雪產業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隨后,長白山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濤立足區域發展,分享了長白山在冰雪文旅產業發展中的探索與實踐,深入闡述了冰雪產業對當地經濟與文化的雙重推動作用。他指出,長白山憑借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正積極打造冰雪旅游勝地,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舉辦特色冰雪活動吸引游客,而冰雪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就業,促進了文化交流。他強調,長白山將以此次冬博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借鑒先進經驗,推動冰雪產業創新升級,讓“冷資源”持續釋放“熱效應”,實現冰雪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文化廣電旅游和體育局副局長韓曉玉,則詳細介紹了崇禮作為冰雪旅游勝地的獨特魅力與發展成果。他提到,崇禮憑借“四季皆景”的生態優勢,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與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激情全年綻放。同時,崇禮深挖文化底蘊,改善服務配套,豐富賽事活動。崇禮也期待通過冬博會平臺與產業伙伴深入合作,持續以冰雪為基、生態為底、文化為魂,打造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

在報告發布環節,亞洲數據集團北京總經理李莉主持發布了《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并對報告進行了詳細解讀。報告指出,中國冰雪產業在后冬奧時代快速發展,總規模預計在2025年正式突破萬億元。報告還從政策、經濟、社會、技術四方面分析了發展驅動,指出冰雪產業已壯大為支撐內需、促進消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冰雪消費市場也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擴容與變革。而在冰雪產業細分領域,冰雪旅游成為核心引擎,冰雪運動、文化、制造等領域也呈現出各自的發展特點。未來,冰雪產業需通過融合發展、綠色發展、智慧發展和協同發展四大范式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共同推動中國從“冰雪大國”邁向“冰雪強國”。

本次論壇還邀請了智庫專家參與產業研討。新華社瞭望智庫理事長卞卓丹,深入剖析了“小而美”場景對冰雪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她指出,當前冰雪旅游面臨資源分布不均、產品同質化、淡旺季失衡等痛點,而“小而美”場景通過激活分散資源、實現文化賦能、平衡供需結構,成為破解難題的有效路徑。同時,她還提出“文化鑄魂、科技賦能、生態聯動”的三維驅動模型,并建議建立標準化機制、完善多元化政策、構建專業化推廣矩陣,為冰雪文旅產業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以“冰雪文旅的‘微生態革命’”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指出產業發展正從“規模敘事”轉向“價值深耕”,并結合案例解碼“微生態”作為產業驅動引擎與資源聚合器的雙重價值。通過“文化+科技+冰雪”“康養+文旅+地產”等跨界融合模式,以及政府、市場、社群多元共創機制,提出以“小而美”場景激活產業新動能的路徑。他強調,冰雪產業未來需聚焦核心價值,通過微生態節點連接與賦能,構建有機互動的產業共生體,推動高質量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設計院總建筑師鄭方,在演講中立足建筑設計專業領域,深入剖析了可持續冰雪場館的科學藍圖。他結合國家“雙碳”戰略與冰雪產業升級需求,系統闡述了低碳冰雪場館的設計理念與技術創新。通過分析北京冬奧會、哈爾濱亞冬會及北歐場館的改造實踐,揭示了建筑本體低碳設計、能源系統優化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測算的關鍵方法。

在冬博會十周年的主論壇活動中,還邀請了來自意大利和挪威的國際冰雪領軍企業高管,他們從國際視野、國際企業的角度帶來深度分享,共同描繪冰雪經濟的新藍圖。泰尼卡集團亞太區執行董事Remigio Brunelli圍繞企業責任與ESG(即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簡稱)的主題展開演講。他提到,為減少滑雪裝備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泰尼卡集團開展了回收滑雪靴的項目。這不僅減少了企業發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更有力地推動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以回收盈利資助社會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未來若更多人參與、各方攜手合作,將釋放更大環保與社會效能,讓冰雪產業走得更遠。

TOMSEN挪威無板滑雪創始人Tommy Syversen在演講中分享了無板滑雪這一新興運動的發展歷程和魅力所在。他指出,在首次嘗試滑雪的人當中,60%都會放棄滑雪,為此,公司以“讓冬季運動走進大眾”為愿景,聚焦初學者,通過提升產品友好度與可負擔性,降低大眾參與冬季運動的門檻,激發更多人對冬季運動的興趣與熱情,推動冬季運動普及,為行業注入新活力。他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充滿激情與挑戰的冬季運動中來,為冰雪運動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大利Microgate CEO Vinicio Biasi在演講中著重介紹了公司在冰雪運動科技領域的卓越成果。Microgate的賽事監測系統已應用于國際雪聯高山滑雪積分賽、國際雪聯高山滑雪遠東杯等多項國際賽事,通過高精度數據采集與分析,為運動員訓練、賽事裁判提供科學依據,推動了冰雪運動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智能化轉型,助力提升競技水平與賽事公正性。這些產品正以科技力量重塑冰雪運動生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核心動能。

意大利天冰集團中國分公司總經理Florian Hajzeri,在演講中著重介紹了天冰集團在冰雪裝備領域的領先優勢。他指出,天冰憑借多年深耕積累,所推出的冰雪方案高效且環保,即便在復雜氣候下也能穩定產出優質雪質;根據客戶需求,助力打造優質冰面,極大提升了冰雪場館的建設效率與運營品質:其廣泛的應用案例,助力眾多冰雪場館實現降本增效,有力促進了冰雪運動的普及與冰雪旅游的發展,對整個冰雪產業生態的完善與升級意義深遠。

2025冬博會主論壇各項議程至此落下帷幕,而全球冰雪產業的未來圖景已愈發清晰而振奮人心。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冰雪產業和文旅產業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搭建了一個高規格的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了國內外先進理念、技術和經驗的共享與融合,更為推動中國冰雪文旅產業的持續、健康、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動力。
十年間,冬博會已成為全球冬季運動及冰雪產業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盛會。它見證了中國冰雪產業從起步到蓬勃發展的輝煌歷程,成為展示中國冰雪發展成果、推動國際冰雪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站在十周年的新起點上,冬博會將繼續為冰雪產業的發展描繪更加宏偉的藍圖。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冰雪產業將乘勢而上,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為全球冰雪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