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0月23日消息,據芯東西報道,9月29日,湖北武漢智能感知芯片公司聚芯微正式遞表港交所。

聚芯微成立于2016年1月,致力于通過高性能數模混合信號芯片與優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賦能智能設備實現精準感知、卓越影像與智能化升級,2024年獲授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往績記錄期間累計出貨量超過13億顆。
OPPO廣東移動、華為旗下哈勃科技、小米旗下小米長江、字節旗下量子躍動,均是聚芯微的股東,分別持股3.82%、3.66%、1.26%、1.13%。
根據灼識咨詢,按2024年出貨量計,聚芯微在全球光學傳感器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1.2%;在全球智能音頻功放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8.3%;在全球LRA驅動芯片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4.1%;在全球3D ToF圖像傳感器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6%;在3D iToF圖像傳感器企業中位居全球第三、中國大陸第一,市場份額達8.4%。
聚芯微是全球第七大智能影像芯片公司,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智能影像芯片公司,2024年的市場份額為1.2%。
聚芯微的技術圍繞智能感知、機器視覺、影像技術三大核心領域,為機器人、物聯網、移動智能設備、數字孿生、汽車電子等高增長場景提供驅動力,顯著提升交互效率與影像體驗。
在今年6月D+輪融資后,聚芯微估值為53億元。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聚芯微收入分別為1.27億元、2.42億元、6.67億元、4.0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7億元、-1.10億元、0.10億元、0.21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1.00億元、0.82億元、0.77億元、0.35億元。
同期,其毛利率分別為27.6%、23.6%、23.4%、23.3%。

2023年,該公司振動感知、機器視覺產品、影像技術產品錄得毛損,主要歸因于振動感知、機器視覺產品及影像技術產品分別確認100萬元、140萬元、380萬元的存貨撥備,導致銷售成本上升。
2025年上半年,智能感知產品、機器視覺產品、影像技術產品分別貢獻了聚芯微78.7%、13.5%、7.8%的收入。

其綜合財務狀況表概要如下:

現金流如下:

聚芯微已在光學感知解決方案領域開發光線傳感器、接近光傳感器、多合一光學傳感器;在智能音頻解決方案領域開發智能音頻功放;在振動感知解決方案領域開發LRA驅動芯片及控制算法。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聚芯微的光學感知產品、智能音頻功放、LRA驅動芯片產品,于往績記錄期間累計出貨量分別約4.95億顆、7.65億顆、0.40億顆。
截至2025年6月30日,聚芯微的研發團隊由175名經驗豐富的專家級工程師組成,其中超過60%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超過25%擁有超過五年的豐富產業經驗。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該公司分別售出1.06億件、2.12億件、6.49億件、3.94億件產品。

其出貨量由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7個月的約3億件,大幅增加至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7個月的4.69億件。
聚芯微由劉德珩、孔繁曉、詹萬幸在2016年1月聯合創辦。
劉德珩今年41歲,擔任聚芯微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在半導體行業擁有豐富經驗。
創辦聚芯微前,他曾擔任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的高級應用工程師、荷蘭半導體制造和設計公司NXP Semiconductors Netherlands B.V.的高級國際產品經理。
劉德珩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亦曾于2006年及2008年分別為日本東北大學及美國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的交換生及訪問學者。
孔繁曉今年40歲,擔任聚芯微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兼營銷總監,在半導體投資及科技產品營銷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加入聚芯微前,他曾擔任Huawei Technologies Düsseldorf GmbH(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的產品經理、Universal Electronics B.V.(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的全資附屬公司)的應用工程師、遠東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現稱遠東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為遠東宏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的電子信息部門項目經理。
孔繁曉本科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動化專業,碩士畢業于比利時的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詹萬幸今年41歲,擔任聚芯微執行董事、總經理、營運總監兼董事會秘書。
他本科畢業于武漢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訊號處理碩士、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專業,在加入聚芯微前曾擔任科技公司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策劃管理工程師。
聚芯微主要附屬公司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