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0月29日消息,據鳳凰網科技報道,美國東部時間 10 月 28 日下午 12:00,英偉達 CEO 黃仁勛在華盛頓舉行的 GTC 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這是繼今年 3 月圣何塞主會后的又一場區域性 GTC,地點首次來到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會議包含 70 多場,涵蓋 Agentic AI、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和 AI 原生電信(AI-native telecom networks)等議題,一度被外界視為英偉達從「AI 領域引領者」向「AI 基礎設施參與者」角色的轉變信號。
3 月的 GTC 上,黃仁勛曾笑稱 GTC 是 「AI 行業的超級碗」。 而此次來到華盛頓,他幽默開場道:既然這是超級碗,那么每一屆超級碗都應該有一場精彩的賽前表演,本次可謂全明星運動員和陣容都匯聚于此。
直播未正式開啟前,官方預告主題為「See what’ s next in AI」,本次演講涵蓋多個行業領域內容十分豐富,從電信、量子計算、AI 工廠、企業計算、機器人技術等等,此次演講中黃仁勛多次表達了對合作伙伴的致謝和期盼,對英偉達來說展望的未來,或許是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創新領域引領的新藍圖。
演講伊始,老黃率先宣布了一項重磅合作——英偉達計劃將以每股 6.01 美元的認購價向諾基亞投資 10 億美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基于 NVIDIA 技術的商用級 AI-RAN 產品加入諾基亞行業領先的無線接入網(RAN)產品組合,使通信服務提供商能夠在 NVIDIA 平臺上部署 AI 原生的 5G-Advanced 和 6G 網絡。
預告 Rubin 平臺:明年量產,重塑AI算力
如果 3 月的 GTC 側重于「揭曉」,那么十月的 GTC 則聚焦于「落地與部署」。黃仁勛在現場宣布了下一代平臺 Rubin 的研發進度,Rubin 平臺在具體性能上系統實現完全無電纜連接,并采用液冷設計。
每個計算托盤中集成 8 個 Connect X9 超級網絡芯片、8 個 CP 軸、4 個 Blue Field-4 數據處理器、2 個 Vera CPU,以及 4 個 Rubin 封裝,預計該平臺將在明年此時實現量產交付,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提供堅實硬件基礎。
AI 工廠實現基礎建設,良性循環的企業協作
黃仁勛形容預訓練是幼兒園教的東西,大量的訓練相當于大量的學習和思考,能夠使模型更聰明,也帶來更大的計算負擔。因此產生了一個正向循環的局面:AI 模型越智能,人們使用得越多;使用越多,就需要更多算力;更多算力又讓模型更智能。從行業戰略層面看,黃仁勛提出 AI 產業已經進入一個良性循環(Virtual Cycle)。
3 月的 GTC 大會上 AI 工廠這一概念曾留下深刻印象,本次華盛頓大會,則標志著這一理念進入建設階段。「人工智能不是工具,而是工作」,黃仁勛表示,「技術第一次真正發揮作用,幫助我們提升生產力」,他指出 AI 工廠不僅是數據中心,更是為大規模生成與服務 Token 而構建的平臺。
英偉達展示了可擴展至整機架的計算機,并推出 Spectrum-X AI 與 BlueField-4 DPU,為 AI 工廠提供高速互聯和能效優化。同時發布 Omniverse DSX 數字孿生平臺,用于設計并運營 100 兆瓦至千兆瓦級 AI 工廠,每年可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已在弗吉尼亞州馬納薩斯的 AI 工廠研究中心得到驗證,幫助全球合作伙伴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在實際落地方面,制藥先鋒 禮來公司(Lilly) 正在部署全球首個由制藥企業獨立建設并運營的 AI 工廠 —— 全球首臺配備 NVIDIA DGX B300 系統 的 NVIDIA DGX SuperPOD。
該 AI 工廠由 1,016 個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 構建,將大幅壓縮藥物研發周期,在基因組學、個性化醫療和分子設計等領域實現加速性突破,并推動藥物研發進入工業級 AI 時代。
同時,通過 NVIDIA BioNeMo 平臺,禮來可訓練 AI 模型,將數百萬次實驗的經驗與公開研究成果相結合,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與速度生成和測試抗體、納米抗體及新型分子。
AI 工廠還可用于發現新型生物標志物,并設計用于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療法。此外,該工廠還能輔助構建用于臨床試驗的語言模型,加速醫學寫作等內部流程。
結合開源 MONAI 框架,AI 工廠還可加速禮來在影像學驅動的精準醫療研究中開展深度學習,從而將影像處理周期從數月縮短至數天,顯著加快個性化治療進程。
屬于機器人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黃仁勛在 3 月的活動中曾提到「屬于機器人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而今天,老黃也圍繞機器人、Physical AI 帶來了多項重磅更新。
在模型方面,他介紹了 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和 Isaac GR00T 機器人基礎模型的更新:
* Cosmos Predict 2.5:將三種模型融合為一體,用于快速世界模擬,可從單幀生成 30 秒視頻。
* Cosmos Transfer 2.5:相比 Cosmos Transfer 1,體積縮小至三分之一,卻能從 3D 場景中生成更高質量、逼真的數據。
* Cosmos Reason:一款具備推理能力的視覺語言模型,現已作為 NVIDIA NIM 微服務提供,用于高級多模態理解。
* Cosmos Dataset Search:支持即時檢索訓練場景,將訓練后的迭代周期從數月縮短至數天。
* Isaac GR00T N1.6:提升了人形機器人的推理能力、泛化能力以及全身控制能力。
此外,NVIDIA 還發布了全球最大的開源 Physical AI 數據集,包含來自美國和歐洲的 1700 小時多模態駕駛傳感器數據,以及 GR00T 訓練數據,后者已躋身 Hugging Face 平臺歷史下載量前十的數據集之一。
結語
總結來看,在這場信息含量極高、技術更新密集的主旨演講中,從大規模 GPU 部署和量子突破,到人工智能工廠、機器人技術,黃仁勛從多角度分享了英偉達在 AI 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能力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