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曹雙濤
題圖 | IC Photo
隨著智能化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核心戰場,如何快速補齊智能化能力短板,已成為眾多車企的當務之急。上汽大眾以“技術共創”為戰略引領,持續推進合資2.0轉型,為行業提供了具備借鑒意義的實踐藍本。
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上汽大眾與酷睿程、Momenta、寧德時代、QQ音樂、火山引擎、百度、高通、速騰聚創、阿里云及延鋒等十家行業領先企業達成深度合作。通過融合各方技術優勢,上汽大眾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豪華舒適、兼具前瞻科技的智能出行伙伴,為用戶提供真正“懂你所需”的智慧出行解決方案。
在夯實軟件與生態合作的基礎上,上汽大眾進一步將“技術共創”延伸至智能制造領域。近日,上汽大眾與德國頂尖機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圍繞機器人系統在汽車制造中的研發與應用展開合作,加速推動智能工廠建設。“頂尖制造能力”與“前沿機器人技術”的精準對接,不僅是上汽大眾應對產業變革的關鍵布局,更為探索汽車智能制造新路徑注入強勁動力。

圖源:上汽大眾官微
一、“油電同智”戰略落地,引領智能新體驗
智能化之所以成為驅動行業未來增長的關鍵,根源在于其并非單純的技術堆砌或參數競賽,而在于能否真正提升用戶體驗、創造實際價值。唯有如此,主機廠才能構建“體驗提升→信任增強→銷量增長→反哺研發→體驗持續升級”的增長路徑,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的體驗升級并不僅限于新能源汽車。麥肯錫相關報告指出,“智能功能”已成為用戶選購燃油車(51%)時的重要考量因素。推動燃油車的智能化,不僅是響應用戶期待的必要舉措,也是拓寬智能化技術應用場景、激活存量市場的重要路徑。

圖源:《2024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
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上汽大眾將不斷擴大的“科技朋友圈”及深厚的用戶信任與持續創新活力為根基,通過“油電同進、油電同智”戰略,成功將市場洞察轉化為真正“油電智能平權”的車型:

圖源:官方供圖

圖源:官方供圖
智能化全面升級,在滿足更多用戶全場景需求的同時,持續助推上汽大眾銷量增長。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上汽大眾實現累計終端銷量78.7萬輛。僅國慶黃金周,大眾品牌和奧迪品牌的日均訂單量分別環比增長53%和256%。

圖源:上汽大眾官微
二、以安全為基石,持續深化“技術共創”戰略
安全,是超越一切動力形態的根本承諾,也是實現真正智能化的先決條件。作為擁有40年造車積淀的上汽大眾,始終將安全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責任。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強調:“在產品定義階段,我們堅持‘安全至上’的經營理念,全面理解輔助駕駛系統的技術特性。企業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用戶的駕乘體驗。”
而上汽大眾持續擴大“科技朋友圈”的背后,正是為了打通全產業鏈能力,為用戶構建真正安全的智能化體系。
自2015年起,上汽大眾就逐步完成安亭生產基地的智能化升級;2021年,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投入使用,成為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孵化基地。
今年8月,上汽奧迪AUDI智造基地正式投產,這座工廠深度融合了德國精工制造基因與中國智能制造創新成果,在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綠色化方面實現了全面突破,成為上汽大眾在電動化時代布局智能制造的重要里程碑。

圖源:上汽大眾官微
從后續來看,“結對子”將成為整車廠與科技企業合作的常態。整車廠可快速強化智能水平,科技企業則能跨越技術與落地之間的“死亡谷”。主機廠要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持續領先,必須以更加開放的模式,整合更多前沿能力。
這一開放融合的產業邏輯,正與上汽大眾的戰略實踐深度契合。從智能產品到智能制造,上汽大眾堅持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以“開放合作+高品質要求”為雙輪驅動,匯聚產業鏈優質資源,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品。企業發展愿景已從“造好車”升級為“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隨著“科技朋友圈”的持續擴大,上汽大眾將持續深化“技術共創”戰略,攜手優秀合作伙伴,以全方位的品質實力與科技創新,塑造更美好的未來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