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程書書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豆包AI
當越來越多的用戶沉浸在紅果短劇里的劇情時,一場關于短劇商業價值的靜默變革已悄然開啟——曾經靠免費內容瘋狂吸流的“流量收割機”,正轉向能讓流量落地的“變現現場”。
前不久,字節跳動旗下免費短劇App紅果短劇開啟小范圍內測短劇帶貨,用戶在紅果App觀看短劇時,會自動彈出“搜同款”提示,暫停觀看時,頁面也會顯示“搜同款”的商品。目前,“搜同款”帶貨方式幾乎覆蓋了紅果平臺上所有短劇。
表面看,這是紅果為拉長用戶停留時長、提升流量變現效率的單點探索,實則背后是字節更龐大的戰略布局:紅果手握億級下沉市場流量,抖音支撐著成熟的電商供應鏈與交易體系,就連AI產品豆包,也開始在對話中嵌入抖音商品鏈接——這些動作串聯起來,形成了字節跳動精心搭建的“大電商”網絡雛形。
01、短劇變身“沉浸式貨架”
紅果的“搜同款”功能并不復雜。用戶觀看短劇時,如果遇到感興趣的產品,只要一暫停,畫面中就會跳出一個“搜同款”按鈕,用戶點擊跳轉即可看到紅果識別出的同款產品鏈接,一鍵下單。有時,即使用戶不暫停,屏幕上也會自動彈出“搜同款”提示,但目前尚未發現“搜同款”按鈕的出現規律。
以紅果平臺最近的爆款短劇《十八歲太奶奶駕到3》為例,用戶觀看短劇時,每次暫停,都根據畫面會出現“搜同款皮衣”“搜同款針織衫”“搜同款連衣裙”等提示,點擊進入頁面,推薦的是抖音品牌旗艦店商品。用戶無需跳轉到抖音,在紅果站內便可實現購買。

圖源: 紅果短劇截圖
除了短劇劇集帶貨,紅果短劇站內“訂單”也與抖音電商全面打通,點擊“訂單”便可進入電商頁面,該頁面不僅可以看到“短劇同款”商品,還可以購買品牌館商品,查看抖音電商訂單進度。用戶不僅可以在紅果獲得與在抖音商城幾乎一致的購物體驗,還可以在抖音商城同步查看購物訂單,并完成售后、評價等一系列操作。

圖源:紅果短劇截圖
不過,目前紅果短劇帶貨在測試階段仍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AI識別能力仍有明顯短板,并非所有畫面都能被準確捕捉。例如在《十八歲太奶奶駕到3》中,部分角色穿搭清晰可見,卻未觸發“搜同款”按鈕,識別邏輯尚不明確。其次,搜同款推薦不夠精準,推薦商品并非劇內同款。

圖源:紅果短劇截圖
除了技術瓶頸,商業合作規則目前也處于模糊狀態。一位頭部短劇公司的公關透露,其公司近期有新劇在紅果上線,但對“搜同款”功能也并不了解——“這是平臺單方面操作,我們沒參與,也不清楚具體規則”。
截至目前,也尚未有紅果與任何短劇內容方簽訂明確帶貨分成協議的消息。
02、增長見頂,生態協同破局
紅果“搜同款”的內測,本質上是流量增長見頂后,字節為短劇業務尋找的“第二增長曲線”。
從用戶數據來看,紅果的擴張已明顯放緩:據 QuestMobile 監測,其MAU(月活躍用戶)環比增速從2024年12月- 2025年1月的 5.06%,降至2025年1月- 3月的2.09%,到3月 - 5月進一步收窄至 1.50%。這種“階梯式減速”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短劇行業的用戶增量已逐漸摸到天花板,單純靠“免費內容拉新”的跑馬圈地時代正在落幕。?
對紅果而言,當億級用戶規模趨于穩定,“如何把流量變現金”就成了比“如何拉新”更緊迫的命題。
此前,短劇平臺的變現主要依賴廣告植入與付費解鎖,但前者容易破壞觀劇體驗,后者在免費模式普及后轉化有限。而電商帶貨的嘗試,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它不需要用戶額外付費,而是通過“劇情種草+即時轉化”的模式,將用戶對角色穿搭、場景道具的興趣,直接轉化為消費行為——這種“無感變現”的方式,既保留了短劇的內容屬性,又挖掘了流量的商業價值。?
事實上,“內容+電商”的探索并非字節首創。早在2014年,優酷土豆就推出“邊買邊看”和“玩貨”服務,用戶可點擊劇集畫面購買周邊或同款,但受限于當時的AI識別技術,且需跳轉至淘寶完成交易導致鏈路過長,實際轉化低迷;今年4月,愛奇藝上線內容電商板塊,計劃打造“邊看邊買”場景,但至今仍停留在“官方周邊售賣”階段,未形成規模化的同款帶貨能力。這些平臺的局限在于:要么依賴外部電商平臺(如優酷對接淘寶),生態協同性弱;要么僅停留在單點功能,未形成完整的交易閉環。?
而字節的突破,正在于“內部生態的深度協同”——不是讓紅果單獨做電商,而是讓它成為字節“大電商網”的重要流量入口。這種協同首先體現在“內容基礎”的搭建——2025年 5月底,抖音集團成立“短劇版權中心”,整合抖音、紅果的短劇BD團隊,統一負責版權采購、內容分發與創作者合作。該中心并非單純的“版權管理部門”,更像是“內容與商業的協同中臺”:通過集中管理版權,既打擊盜版以保障內容合規性,又能優化短劇在抖音、紅果雙平臺的分發效率,為后續“跨平臺帶貨”奠定內容基礎。?
更關鍵的是“交易鏈路”的打通。紅果并未像優酷、愛奇藝那樣依賴外部平臺,而是直接接入抖音電商的成熟基建:用戶在紅果 “搜同款”下單后,訂單信息會同步至抖音 “我的訂單”,物流更新、售后退換、評價互動等操作,既可以在紅果站內完成,也能在抖音App里跟進——這種“雙端互通”的體驗,解決了用戶“跨平臺操作麻煩”的顧慮。
與此同時,字節生態的協同版圖還在繼續擴大。AI產品豆包也已開始接入抖音電商體系。比如,當咨詢“秋冬大衣搭配”等消費話題時,豆包不僅會給出專業建議,還會智能推薦相關抖音博主的穿搭視頻,用戶點擊即可沉浸式瀏覽。也有用戶反應,部分場景下還會直接嵌入抖音商城商品鏈接,實現一鍵購買。

圖源:豆包截圖
如果說紅果的“搜同款”是“被動種草”(用戶因劇情觸發需求),那么豆包的鏈接推薦就是 “主動觸達”(AI預判用戶需求)——兩者結合,恰好覆蓋了“內容場景” 與“對話場景” 的消費需求,形成“短劇種草+ AI推薦”的雙重流量入口。
結語
紅果的“搜同款”絕非孤立的功能迭代,更像是字節跳動構建“大電商”生態的一次關鍵落子。從紅果用“沉浸式貨架”承接下沉市場的億級流量,到抖音電商用成熟基建筑牢交易閉環,再到豆包以AI推薦補全“主動種草”場景,字節已將“內容獲客—流量轉化—智能補位”的鏈路,編織成一張覆蓋多場景、多產品的“大電商網”。對行業來說,這種“多端聯動、生態互通”的模式,或許會重新定義“內容+電商”的未來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