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H.H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靠香菇醬這一爆款單品起家的仲景食品,還能撐多久?
結合此前所發布的三季報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仲景食品營收8.26億,同比下滑1.56%;凈利潤1.54億,同比增長3.18%,相較于此前的雙位數增速下滑明顯。
曾幾何時,仲景食品靠爆款單品香菇醬在全國迅速走紅,成為不少人的居家常備產品。如今香菇醬日漸觸及天花板,新產品上海蔥油又無法成為核心增長支柱,仲景食品的第二增長曲線遲遲未能找到。
那么,接下來仲景食品還能靠什么延續輝煌呢?

仲景食品,跑不動了
10月22日晚間,坐擁香菇醬這一爆款單品的仲景食品正式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仲景食品實現營收3.01億,同比增長0.11%;歸母凈利潤為5331.73萬,同比增長9.1%。

圖源:仲景食品財報
若非受到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拖累,前三季度公司本應該有更亮眼的表現。今年前三季度仲景食品營收8.26億,同比下滑1.56%;凈利潤1.54億,同比增長3.18%。
不可否認,相較于上半年仲景食品在第三季度的表現的確有所改善,只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壓力仍然相當之大。
一方面在于今年上半年整個調味品行業的頭部企業業績呈現出回暖的趨勢,仲景食品多少顯得有些跟不上,另一方面,在第三季度財報中仲景食品并未單獨披露香菇醬等多個細分產品的營收狀況,令外界猜想可能不同產品的業績并不理想。
事實上,如果細看財報不難發現,仲景食品在業績方面的微幅增長可能主要來自于原材料價格的下滑。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大豆等核心原材料的價格下滑超過5%,白芷、孜然、辣椒油樹脂等在產量提高的影響下,最大降價幅度超過60%。
如此一來再加上對營銷等多項開支的控制,仲景食品通過“勒緊褲腰帶”實現了業績的正向增長。
換句話來說,仲景食品回暖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降本,而非增效。
曾幾何時,仲景食品也有過足夠亮眼的表現。從2002年成立主打花椒油系列,到2008年轉型推出香菇醬產品,仲景食品一炮而紅,很快就成為無數消費者日常佐餐的必選項,發源地河南省西峽縣也被稱為“中國香菇之鄉”。
隨著居家消費場景的日益增加,仲景食品首創的香菇醬系列營收開始水漲船高,從2016年的2.05億增長到2022年的3.24億。數據顯示,2023年仲景食品香菇醬產品的銷量在整個香菇醬市場中的占比高達53%,優勢可謂相當明顯,2024年銷售額已經來到了6.25億;2020年11月仲景食品正式上市,過去兩年營收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截止到2024年底,仲景食品在全國的經銷商數量為2207個,相較于前一年凈新增256個。

圖源:仲景食品官方微博
萬萬沒想到業績觸及天花板的時間會來得如此之快,尤其進入到2025年,仲景食品要把香菇醬做到10億營收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誠然,面對爆款單品的過度依賴,仲景食品也并非沒有主動求變。不過回過頭來看實際業績表現,除了上海蔥油能夠貢獻上億元的營收外,陸續推出的蒜蓉醬、香菇貢菜等新品都沒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成敗皆因香菇醬?
回過頭來看仲景食品的崛起和瓶頸,幾乎都和一瓶香菇醬有關。
從2008年推出香菇醬開始,仲景食品的相關產品備受消費者歡迎。盡管在市場熱度方面略遜于老干媽,不過經歷了多年的市場深耕,也算擁有了一批忠實擁躉,并逐漸形成自身的護城河。彼時只要提起香菇醬,仲景食品就是無數消費者的不二選擇。
只是靠爆款單品向來有著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困境,從0~1能夠迅速實現,但想要從1~10卻難如登天。仲景食品如今增長乏力的核心原因,恰恰在于對爆款單品香菇醬的過度依賴。

圖源:仲景食品官方微博
財報顯示,以香菇醬為代表的調味食品在仲景食品的總營收中占比接近60%,當香菇醬跑不動且第二增長曲線乏力時,整體業績自然會受到拖累。
第二曲線難覓只是其一,為了能夠穩住業績增長趨勢,過去兩年仲景食品在營銷和渠道方面的投入更是不遺余力。
營銷方面,仲景食品在2024年累計花費了超過7500萬的推廣費用,同比增長達40.45%,1500多萬的廣告宣傳費大多用在了地鐵和高鐵等場景,如今來看廣告營銷對自身業績所帶來的提振作用相當有限;渠道方面,從2023年5月完成二代交班開始,仲景食品相當重視各大電商平臺等線上渠道,只不過在今年上半年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只有1.1億,同比下滑10.69%,電商渠道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只有20%左右。
更不用說線下經銷渠道基本處在原地踏步的過程中,經銷效率不容樂觀。
再者,還包括香菇醬本身的口味局限性和多次出現的食安問題。
事實上,和老干媽能夠拿捏全國消費者口味不同,仲景食品的香菇醬產品主要依賴華中和華東等兩大核心市場的貢獻。以今年上半年數據為例,兩大核心市場合計貢獻超3.5億元的營收,華南、華北和西南地區加起來還不及前者的一半。
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說,香菇醬的獨特口味注定了只能滿足部分消費者的味蕾。
同時,隨著香菇醬等產品逐漸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圍繞在身邊的食安問題也開始逐步出現。黑貓投訴平臺上,和仲景香菇醬有關的投訴量已有幾十條,大多集中在產品當中有頭發等異物、食材發酸變質等問題。
面臨著大單品失速、遲遲找不到第二增長曲線以及產品本身的問題,在此背景下,隨著調味品賽道有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紛紛推出相應的細分產品,仲景食品的處境只會愈發艱難。
如今在調味品賽道中已經有不少品牌推出香菇醬等來試圖擴大旗下產品矩陣,例如調味品行業的老大哥海天味業此前就推出了香菇醬,更不用說還有蓮花控股、涪陵榨菜等競爭對手們躍躍欲試。

能找到第二曲線嗎?
早在香菇醬于全國市場迅速攻城略地的階段,仲景食品就在積極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例如2013年公司在漠河正式設立了北極藍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藍莓果醬,產品對外宣稱果肉含量大于70%,不包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劑等。
只可惜雖然仲景食品對其寄予厚望,甚至還在2022年底實現對該公司股權的全面控制,然而過去多年以來北極藍始終處在虧損通道。例如在2018~2020年間,北極藍的凈利潤分別為-403.36萬、-108.02萬和-12.19萬,花費10多年經營的工廠反而成了仲景食品的負擔。

圖源:仲景食品官方微博
就在今年上半年財報公布時,仲景食品正式對外出售北極藍位于漠河的土地及廠房,時至今日仲景食品最新的一條微博仍然是出售漠河食品工廠的推文。
在藍莓果醬賽道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如果要回歸調味品市場,仲景食品就能順利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嗎?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整個調味品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市場規模約6500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會達到7000~7500億元。同時對調味品行業而言,由于大豆和白砂糖等原材料價格全年下行,成本端也能夠趕上這波市場紅利。
基于此,仲景食品自然也有相應的機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行業整體趨勢明朗,但虹吸效應也愈發明顯,最典型的莫過于海天味業和恒順醋業等調味品巨頭對市場份額的持續搶占。
正確的發展方向,對各大品牌而言實際上都心知肚明,無非就是通過對產品的持續創新來盡可能抓住消費趨勢。這一點,實際上已經有部分品牌走在前列。
以醬油為例,來自安徽的老字號兆草堂在醬油釀造過程中會通過添加鐵皮石斛、黨參等多種中草藥成分,來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捧;紫林醋業通過在產品中加入黃芪等藥材,推出新品黨參黃芪醋。
凡此種種的案例還有很多,各大品牌無疑都是想要通過藥食同源這條賽道推出更具差異化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尤其在健康趨勢的熱潮下更顯得順理成章。
仲景食品自然也沒有閑著。過去兩年以健康化和場景化為出發點,對旗下單品進行升級,第2代香菇醬全系產品減油20%、上海蔥油新增更多的特色口味來覆蓋更廣泛的目標消費群體。
除此之外,仲景食品在養生滋補領域可謂動作頻頻。今年7月21日,仲景食品向外界透露公司已經研發了首款即食滋補產品“仲景元氣參”,精選西洋參原料、運用多層技術來實現功效成分標準化。
顯然,仲景食品在傳統賽道增長頗有壓力的背景下,準備借助自身優勢在萬億級的健康食品市場中尋求新的增長曲線。
不過此次跨界轉型對仲景食品來說,挑戰仍然相當之大。未來究竟能否在大健康領域打造出下一款“香菇醬”,或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