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公司宣布將在其地圖應用中逐步引入廣告內容,引發用戶廣泛討論。作為以隱私保護和用戶體驗為核心賣點的企業,此舉被視為應對服務業務增長瓶頸的戰略調整。
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iPhone銷量自2015年達峰后增長放緩。自2016年起,蘋果大力推動服務轉型,通過iCloud、Apple Music、App Store、Apple TV+等構建新收入引擎。2016年服務收入為241億美元,2023年增至851億美元,7年增長超2.5倍,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9.3%。服務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從2016年的11.2%提升至20%以上。
服務業務利潤率顯著高于硬件,App Store毛利率超70%,而iPhone毛利率約為35%-40%。盡管服務收入占比約20%,但貢獻了超過30%的營業利潤,成為盈利核心驅動力。
然而,2024財年服務收入同比增速已降至3.7%。主要壓力來自監管趨嚴與市場競爭加劇。歐盟《數字市場法案》(DMA)要求蘋果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和支付系統,削弱其對App Store控制力,導致“蘋果稅”面臨流失風險。韓國、美國等地亦推進類似立法。
流媒體方面,Apple TV+年內容支出超100億美元,但用戶規模與市場份額仍遠落后于Netflix、Disney+和Amazon Prime Video,訂閱增長緩慢。iCloud存儲、AppleCare、Apple Pay等雖穩定增長,但市場規模有限,難支撐千億級增量目標。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Erik Woodring指出,谷歌流量獲取成本與App Store收入均面臨風險,可能沖擊蘋果毛利與估值。
在此背景下,蘋果尋求新的變現渠道。蘋果地圖全球擁有數億活躍用戶,尤其在北美、歐洲高消費地區滲透率高。長期堅持“無廣告、重隱私”,未商業化探索。相較之下,谷歌地圖已建立成熟本地廣告體系,年廣告收入估計超百億美元。
據透露,Apple Maps廣告機制將類似App Store模式,商家可付費提升搜索結果排名。蘋果將運用AI算法確保廣告相關性與實用性,界面或較谷歌更簡潔。
用戶擔憂此舉開啟系統應用商業化的“潘多拉魔盒”,未來天氣、提醒事項、健康等應用也可能植入廣告。蘋果定位中高端用戶,該群體對侵入式廣告尤為敏感。批評聲音認為,在高價基礎上效仿安卓系植入廣告有失公平,尤以中國市場對比明顯。小米2023年“互聯網服務”收入達290億元人民幣,占總利潤近40%,廣告為主要來源。
盡管面臨爭議,2025財年蘋果服務收入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預計達108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3%。2025財年四季度服務收入28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公司市值已突破4萬億美元,正探尋下一輪增長路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